鸳鸯是一种鸭科游禽,可以在天上飞翔,也可以水中游戏,还可以在陆地上行走。鸳鸯成对出现,雄鸟叫鸳,雌鸟叫鸯。后人为了称呼方便,就不分雌雄,统称为鸳鸯。鸳鸯象征着男女之间忠贞不渝的爱情,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有学者认为,《山海经》中出现的比翼鸟,就是根据鸳鸯想象出来的。在很多民间美术作品中,经常可以见到鸳鸯,尤其是婚嫁的时候,一定会出现鸳鸯的吉祥纹样。对于艺术创作而言,描绘一种已经有特点寓意的形象难度很大。艺术创作追求个性,但如果在画鸳鸯的时候一定要强调个性,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了。叶正均鸳鸯戏水这幅《鸳鸯戏水》是明末画家叶正均的作品。叶正均这位画家在画史中很少提及,只知道他是杭州人,跟蓝瑛的风格很像,擅于创作一些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叶正均画《鸳鸯戏水》的时候,把握住通俗而不流俗的标准。从题材看,鸳鸯戏水,和美恩爱,这样的作品几乎谁都能看懂,不存在理解上的争议。从技法看,叶正均在极力烘托氛围,营造出一个高雅唯美的山水空间。这样一来,人们在赏画的时候就会各取所需,喜欢看内容的直接去欣赏两只鸳鸯,喜欢感受画中气韵的仔细看周边环境。叶正均鸳鸯戏水局部画中左侧为山岩一角,呈现出倾斜状,立在水塘边。山石的轮廓好像一条对角线,将画面空间一分为二,这是花鸟画中常见的对角构图法。这种构图的好处是险中求稳,突出画面的生趣。好的花鸟画作品,应该具是静中有动,动静相宜,让人觉得画中的花鸟就像活着似的。通过构图,先给画面注入一股生机,作品已经成功了一半。画中的两只鸳鸯在畅游戏水,为了强调动感,叶正均特意画了雄鸟的腿和爪。很多画家画鸳鸯的时候,都不会描绘这个细节。这就是叶正均的厉害之处,他一定见过鸳鸯,他也一定反复画过鸳鸯,否则他不会想到用这个爪子划水的细节强调动感。叶正均鸳鸯戏水局部画中山石勾染比较简单,很容易让画面失去平衡感。叶正均通过刻画细节的方法,强调了山石的存在。方法一,他在山石缝隙处用双勾填色的方法画了一些青色苔点。方法二,他在山石峭壁上画过了几根结了朱果的枝桠。前者在色彩上与水中鸳鸯相互呼应,后者在构图上让山石所在的空间延伸到整个画面上方。叶正均鸳鸯戏水局部乍一看很简单的一幅作品,细细欣赏就会发现,其实一点也不简单。叶正均在创作中考虑了立意,构图、用色、造型等不同方面,实在是太了不起了。把通俗题材画出雅致韵味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清代前期的扬州画派和清代晚期的海上画派,说不定就是受到叶正均的影响,把花鸟画的技法拓展到描绘果蔬瓜菜领域。拓展阅读简单的笔墨画简单的生活,王綦绘《山水田园册》歌颂友谊,享受淡泊,文徵明绘《消夏图》隐士与鹤,平平淡淡也很美,文柟绘《环绿轩图》三百年无此笔墨,画坛大宗师,明末陈老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