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神游太虚,为何打开的第一首判词,偏

广点通求职招聘交流微信群 http://www.zguolife.com/news/49606.html

贾宝玉在薄命司打开第一本判词为何偏偏是丫头晴雯的?有三个原因,一个用来打脸袭人,一个用来解决百年之谜,最后一个叫人心疼。

《红楼梦》的第五回,贾宝玉睡在秦可卿的床上,神游了太虚幻境。在这里,他被警幻仙姑引至薄命司处,当他随手取下一本册子打开,最先看到的是一幅画,但这幅画非山非水,而是水墨滃染的一片水雾而已,跟在图画后面的是一首判词: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我们都知道,这是首判词对应就是晴雯。判词中点到了晴雯卑贱的出身,也透露了她因小人毁谤而早早消逝的结局。

晴雯虽然是贾宝玉的贴身丫头,但贾府这种钟鼎之家,随便一个主子都有好几个丫头,所以整一个贾府,丫头就有上百之数,而且相较于鸳鸯、平儿等几个大丫头,晴雯在丫头中的地位并不算最高。

另一方面,薄命司的正册有十二金钗,她们都是正经小姐,而且与四大家族关系最为紧密。然而贾宝玉打开的第一本册子,既不是贾府身份更高的丫头,也不是金尊玉贵的主子姑娘们,这是为何?

众所周知,作为古典小说巅峰的《红楼梦》,乃经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而成,作者行文每一个字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所以安排贾宝玉第一个打开晴雯的判词,必然是别有用意的,那么,作者的用意究竟是什么?

一,打脸自以为是的花袭人

贾府这么多丫头,花袭人和晴雯的人生经历是最为相似的,她们一样被卖到贾府为奴,最开始都是服侍的贾母,后来又被贾母拨到给了贾宝玉。

两人都服侍贾宝玉后,袭人在地位上都是压晴雯一头的,她的月钱也比晴雯高一级,而晴雯是二等丫头,与麝月、秋纹等人是同一级。

在与贾宝玉偷试后,袭人和贾宝玉亲近了一段时间,后来更被王夫人暗中提为宝玉的姨娘,月钱与姨娘持平。

正因此,袭人一直将自己放在怡红院女主人的位置,不仅私下跟贾宝玉闹冷战,当着其他丫头的面,也会暴露自己的内心,譬如她当着晴雯的面将自己和贾宝玉说成“我们”,直接将自己和晴雯划出一条界限,因此也遭到晴雯的挖苦。

而在第七十七回,王夫人血洗怡红院后,晴雯被撵出贾府,贾宝玉惊魂未定痛哭流涕,称怪不得阶下的海棠花平白无故死了半边,原来是早就有预兆。

谁知花袭人一听这话不乐意了,她道:

“真真的这话越发说上我的气来了。那晴雯是个什么东西,就费这样心思,比出这些正经人来。还有一说,他纵好,也灭不过我的次序去。便是这海棠,也该先来比我,也还轮不到他。”

说来真叫人唏嘘,晴雯在贾府时,花袭人行事都得忌讳她半分,一来因为晴雯性子急且真,万一惹毛了她,自己和宝玉那点事可能被捅得满城风雨;二来晴雯因为性情桀骜,冰清玉洁为宝玉所喜,自己也不敢与晴雯正面冲突。现在晴雯一走,花袭人便无所顾忌了,撕下多年的伪装,一句“晴雯是个什么东西”道出埋藏多年的怨愤。而后面的一句话,更直接见证了袭人的狂妄,在袭人看来,她一直可以都在晴雯之上,无论地位抑或受宠。

然而,作者却早早在第五回告知我们真相,晴雯的次序本来就在袭人之上。

袭人看似地位高,但那仅局限于做一个奴才。而无论品格或是与在宝玉的感情以及在宝玉心中的分量,她都排在晴雯后面。

袭人狂妄自称晴雯灭不过她的次序,可作者却将其判词排在晴雯之后,这真是莫大的讽刺,堪称大型打脸现场。

二,侧面点出黛玉和宝钗的次序

因为被置于同一首判词,两百多年来,林黛玉和薛宝钗孰轻孰重,一直是读者争论不休的话题。

作者估计是个恶作剧高手,在判词中,林黛玉占第二与第三句,薛宝钗占第一句与第四句,实在分不出伯仲。这种基调几乎延续了全书,为了分出两人轩轾,甚至不少读者大打出手。

而对于这个百年难题,作者早就通过细节暗示了我们答案,这个细节就是晴雯和花袭人判词的先后顺序。

略谙《红楼梦》者皆知,晴为黛影,袭为钗副,晴雯无论在外形还是性情上,都与林黛玉无比相似,王夫人就跟王熙凤说过她“眉眼像你林妹妹的”,这也成为了她被王夫人仇视的缘故。

而花袭人呢,无论表面上沉稳端庄的行举,还是深沉细腻的城府,或是迎合封建礼教的价值观,都如出一辙,所以袭人就是薛宝钗的另一个副本。这也是她被王夫人所喜的缘故。

作者就是用王夫人恶晴喜袭暗示了她最终选择弃黛择钗。

所以,晴雯和袭人在薄命司的排位,也映射了林黛玉和薛宝钗真正的排位,晴雯的判词是又副钗之冠,映射了林黛玉才是真正的群钗之冠。

三,晴雯之死拉开“千红一哭”的序幕

第五回时,作者便点明《红楼梦》的就是一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悲剧,无论锦衣玉食中成长的主子姑娘还是受制于人的奴才丫头,在贾府这座大厦倾塌时终归风流云散。

而晴雯,就是拉开这出悲剧的第一位女儿。

抄检大观园,是贾府抄家的一个预演。显然,贾府抄家时,众女儿将面临狂风骤雨的摧残,而大观园抄检后,王夫人的摧花折柳之手第一个就伸向了晴雯,原本卧病在床的晴雯被撵出贾府后才几天,便在不甘中香消玉殒。

晴雯的悲剧,就是贾府众女儿悲剧的预演,晴雯之死,象征着一众金钗即将被卷入狂风暴雨,最终风流云散。

哪位要问了,为何偏偏用晴雯作为这场悲剧序幕的开端?无非因为,作者心中,晴雯与黛玉一样,最为纯洁,最为真挚,最为热烈也最为天真烂漫,是最能代表女儿美好品质的人罢了。

以上三点,就是贾宝玉在薄命司为何第一个翻开的是晴雯判词的原因。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bangtech.com/afhhy/262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