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结局大猜想之十|麝月的结局|作者|君笺雅侃红楼
《红楼梦》八十回后贾宝玉家破人亡,最终离家出走,“悬崖撒手”后遭癞头和尚点化出家为僧,留下薛宝钗孤寂一生。当然,被贾宝玉一同抛下的还有丫头麝月,脂砚斋曾接连两次批语暗示麝月留在了最后,那么,麝月的结局为何?资料不多,根据八十回前的线索,做个推测。
贾宝玉身边八大丫头,麝月妥妥的排在第三四位。第五回贾宝玉在秦可卿房中午睡,就是袭人、媚人、晴雯、麝月陪伴。联系贾宝玉应该有“风花雪月”四大丫头,媚人极可能是后来改名字的茜雪。茜雪一走,麝月顺理成章晋升一位,只排在晴雯之后。
袭人和晴雯是贾母所赐,出身要比麝月高,在宝玉房中谁也越不过去。麝月从小跟着鸳鸯等一起长大,是贾家家生子。在贾宝玉身边几年都是袭人调教,不过她却是王夫人安排的人。六十三回林之孝家的巡夜,就明确说了,贾宝玉身边大丫头,都是老太太、太太的人。这一点非常重要,也是麝月身上有争议的地方。
王夫人抄检大观园后撵走晴雯等人,就说自己的“眼耳身意都在这里”,揭开她在怡红院有耳目。事后贾宝玉直接将嫌疑人锁定在袭人、麝月、秋纹三人身上。皆因只有这三人没问题。“袭人听后心中一动…”这个“一动”被很多人解释为袭人告密心虚,是典型的误解。“心中一动”的正确解释不是心慌,而是触动了某个念头,有了某个想法。这就证明袭人不是那个告密者。剩下麝月和秋纹。秋纹得了王夫人一两件衣服兴奋的四处嚷嚷,这种人很好被套话,一定说了些事,但却也容易守不住秘密,王夫人不会派她做间谍,传出去母亲派人监视儿子房中事,不太好听。所以,只有麝月符合那个人设。平时不言不语,韬光养晦,实则是个厉害茬子。王夫人在怡红院除了袭人只说麝月笨笨的倒好,麝月与袭人关系又亲,袭人心中一动却又没说话,想起的只能是麝月。
麝月与晴雯的关联很大。晴雯判词第一句就是“霁月难逢”,晴雯是“霁”,麝月是“月”,所谓难逢就有不能兼容的意思。第三十一回晴雯撕扇子恰恰撕了贾宝玉和麝月的,预示这二人才是让她“散”的主要责任人。当然,麝月是按王夫人吩咐,汇报贾宝玉房中事,并不一定为了害晴雯。王夫人从麝月的汇报中拣选有用的消息汇总,再想撵走谁,就与麝月关系不大了。
第六十三回群芳夜宴,罕见的给了麝月一次掣花签的机会,结果麝月掣了一只“荼蘼花签”,“开到荼蘼花事了”,说白了就是等到麝月开花出头之日,群芳都凋敝了。或者解释为因为荼蘼花的开放,送走了群芳。王夫人大观园撵走那么多人,与绣春囊无关,反而与“告密”者告密有关,麝月对此难辞其咎。贾宝玉当时对麝月花签的态度是藏起来,也没有替她解释。
这段出自二十回的脂批非常明确的透露出袭人和麝月的结局。贾宝玉和薛宝钗结婚后,房中丫头们陆续都被放了出去。连袭人也被出嫁给蒋玉涵。如果都放干净,就成了王熙凤当年的手段,显得薛宝钗也是善妒之人。麝月留到最后,表明放人是贾家形势所迫,而非薛宝钗善妒容不下人。而麝月一直跟着贾宝玉薛宝钗夫妇,直到贾宝玉离家出走。
脂砚斋评贾宝玉有三大毒,其中情极之毒就是“情到深处情转薄”。他能对薛宝钗和麝月娇妻俏婢“撒手”弃之不顾并非无情,而是情之极。
贾宝玉离家出走前,贾家抄家父母被治罪,贾家树倒猢狲散。他们夫妻主仆流落在外,先是袭人蒋玉涵夫妇奉养一段,随后根据甄士隐的故事推测宝玉夫妇投靠了薛姨妈。贾家抄家对薛家影响不大,当初最没势力,极可能也侥幸得以保存一定实力,不至于贾家一样一无所有。贾宝玉不事生产,引起薛姨妈、薛蟠、夏金桂的不满,一家几口在薛家吃白食也不像。薛宝钗无奈之下奉劝贾宝玉振作起来读书科举。不想贾宝玉因此离家出走,“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说的就是这事。
贾宝玉走后,麝月作为贾家家生子,不可以私自离开,贾家亡了,主奴关系并没有断。薛宝钗是麝月主母,麝月的人生将由薛宝钗做主。贾宝玉不回来,麝月年纪渐大,宝钗不会一直让她留在身边。她投靠在薛家,最可能在薛家找到一门合适的人家,将麝月嫁出去。这样又能够放心,还可以互相照应。符合主母对奴才的安排。
第二十回,贾宝玉在房中替麝月梳头,这是个双关情节,既暗示二人应有的暧昧,也表示最终麝月嫁了人。贾宝玉冲着镜子里的麝月说话,是典型的“镜花水月”。有“一个是镜中花,一个是水中月”非说是贾宝玉林黛玉太牵强。很明显就是指花袭人与麝月与贾宝玉有缘无分的现实。这里就不多说了。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