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唐代王昌龄的《采莲曲》这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蓬,在暑月为人们带来阵阵凉意,故把六月称为荷月。
在《易·系辞上》说,“日月运行,一寒一暑。”又有六月叫做暑月之说。
《荷花鸳鸯图》
明陈洪绶
绢本设色纵cm,横98.3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图以“”的荷花为题,花朵清丽,或含苞,初绽、或怒放,多姿多态;枝叶带露,娉婷舒展,俯仰欹侧;湖石雄奇,锐利坚崚,厚重沉凝。两只彩蝶在空中翩翩起舞,一对鸳鸯在水面戏水悠然,打破了一池碧水的宁静。一只青蛙正隐伏于石后的荷叶上觊觎甲虫,弓身欲动,给画面平添了几许生机与意趣,从中可见画家善于观察的细心与状物精微的匠心。
从署款和绘画风格上推断,当是陈洪绶中年的作品。
署款:“溪山老蓮洪綬寫於清義堂。”
下钤:“陳洪綬印”、“章侯”印。
在水中,亭亭而生四朵清丽的荷花,由含苞欲放到花蕾初绽,从含露朝阳到争艳怒放,形象丰富,多姿多彩,俯仰的荷叶带露,娉婷舒展,映衬其“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的拟人化风骨。
含情脉脉眼
水面上青萍星星点点,一对鸳鸯左右相向,一只凫在石与叶中间歇息,另一只正悠然戏水,眼中似有脉脉情意……
两只蝴蝶空中翩翩飞舞,向一朵荷花而去,而另一只早已停留在花心之上。
赭墨石色的湖石雄奇,嶙锐坚劲,厚重沉凝,立在水中,衬托着绿叶、红莲。
一只青蛙正隐伏于石后的荷叶上觊觎着甲虫,弓身欲动…
整幅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意趣。
作品用笔工致而不显刻板,着色醇厚而不流于俗腻,画风素洁明快,既有应物象形的写生功底,又不乏变幻合宜的适度夸张,画面呈现出一种在繁与简,疏与密、刚与柔的对比变化中的合谐与统一。从署款和绘画风格上推断,当是陈洪绶中年的作品。
陈洪绶(—年),字章侯,号老莲、悔迟,诸暨(今属浙江省)人。明代画家。早年受业于著名学者刘宗周、黄道周门下,年曾到北京为国子监生,授中书舍人,供奉内廷,不久即离京南归。明朝灭亡后,为躲避清兵,一度在绍兴云门寺出家为僧,自号悔迟,亦号老迟。后在杭州以卖画为生。工诗,擅画,山水、人物、花鸟无一不精。其画初受蓝瑛影响,后广泛临学古人,并大胆创新,所作人物、花鸟形象古拙,擅用夸张变形手法,独树一帜,为晚明变形主义绘画大师。与崔子忠齐名于南北,世称“南陈北崔”。其画风对后世有巨大影响。著《宝纶堂集》。
-寻觅云南泥土最美的呈现方式-
更多精品建水紫陶茶器赏器
购买途径
实体店
建水
建水古城核心区私人品鉴空间
敬请期待
淘宝:寄閒堂
微博:寄閒堂
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