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春天的北京地铁安贞门站,有一些人背着相机、带着望远镜的人出站,有些还是坐飞机过来专程前来的,他们去做啥?
他们来到遗址公园的水闸边,举起望远镜,拿出相机,对准一只小棕鸭子。
这只小鸭子叫做丑鸭,它在中国比较罕见,北京更是极少出现,这次在城市中露面实属难得,许多人专门来看它,给自己加了个观鸟新记录。
↑观鸟爱好者聚在北土城水闸观察丑鸭吴海峰摄影→丑鸭(雌)崔巍摄影乔颖欣也是其中之一,带着1岁多的女儿,给自己的观鸟清单加了这个新种。
观鸟是个什么样的兴趣爱好?能带来怎样的乐趣?需要配备怎样的器材?有哪些参考资料?中国有哪些比较好的观鸟胜地?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和礼仪?
乔颖欣《中国鸟类观察》
编辑
观鸟如字面的意思就是观察鸟类,在台湾地区被称为赏鸟,其实我更喜欢这个说法,带有欣赏的意思。观察也好欣赏也好,总之这个活动的内容就是去看野生的鸟。
以我对观鸟的看法,观鸟就是在做三件事:发现鸟、认识鸟、记录鸟。这里面有很多乐趣可以跟大家分享下。
发现鸟发现的乐趣在于寻觅后的结果,发现鸟就是找到它们。有时是在你长途跋涉不远万里艰苦翻山之后,你已累成狗,它却在山顶正闲庭漫步;有时就在无意举起望远镜,它们会越入你的眼帘,你不找鸟鸟找你;还有时它们藏在密林深处,你只闻其声不见其踪。
要找到鸟就要了解它们的习性,进入它们的生活范围就可能有机会看到。比如要看鸭雁类的水鸟自然要去有水面供它们停歇的地方,要看山雀类的鸣禽就要去山林之中有树木供它们觅食的地方,要看鹰隼类的猛禽可以在迁徙的季节到它们途径的地点蹲守。
认识鸟发现之后做什么?当然是要好好看看,看外观、看行为、听叫声。看,本身就是很有乐趣的事情,鸟类有美丽的羽毛,羽毛这类特殊的角质器官是鸟类所特有的,羽毛的色彩有的来自于羽毛本身的颜色,有的来于羽毛的结构折射的光线,这些构成了鸟类美丽的外观。
看好了然后就是要认出它,分清种类,分辨性别和成幼。借助认鸟的工具书——鸟类图鉴,可以知道每种鸟的名字,遇到外貌相近的种还要好好琢磨一番。同一种鸟,性别成幼不同可能外观也有差异,比如鸳鸯,雌雄就有明显的区别,公鸳鸯颜色鲜艳,有漂亮的帆状羽,母鸳鸯全身灰色,有一道白色过眼纹,经常会被认为是两种鸟不同的鸟。
鸳鸯
鸳鸯就是雌雄外观相差很大的鸟
(摄影:张永)
还有一些鸟看似外观相近,实际上不是一种,甚至在分类层面上亲缘关系都很远。例如下面的图片,乍一看都是燕子,大家在身边经常能看到,但在观鸟人眼中,这是四类不同的燕子,其中家燕、金腰燕与普通楼燕和白腰雨燕的亲缘关系很远,在行为上它们也有差异。
图中是四种在北京地区常见的被称为燕子的鸟
(摄影:张永、麦茬)
鸟在自然环境中,自由运动,很多野鸟不是一次能看全的,真正认识它也不是一日之工。除了分辨出种类,看鸟越多越希望认识鸟的方方面面,了解更多关于它们的知识,我会去阅读相关书籍和聆听讲座来丰富自己的知识。
记录鸟看到了,认出了,接下来就是记录它。每个热爱观鸟的人,都会有一个清单,或详细,或简明,比如已经看了多少种鸟,有哪些是想看没看到的鸟,有哪些是看了还想看的。
观鸟这项活动起源于有着博物学传统的英国,早期的英国绅士们就靠着一只笔一个本子记录看到的鸟,有心灵手巧善于绘画的,还能画出要点作为记录。
福建鸟友的观鸟记录,记录了鸟名、数量,还有她自己的心得和趣的事情。
(来源:观鸟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