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武松复仇之神

北京哪里的白癜风医院好 http://m.39.net/pf/a_4484871.html

郓城信息港小编

关于武松,有人说他是顶天立地的英雄,也有人说他是打手。对于一个人物的评价,应当结合人物存在的环境,多角度、全方位考虑后,给出一个最符合人物状况的结论。我觉得,武松最突出的一点应当归纳为复仇,他是复仇之

神。

--斗杀西门庆,为家庭复仇。细读《水浒传》,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水浒作者是把西门庆当成恶棍来写的。他与潘金莲勾搭奸,那是欺武大郎矮小、软弱与善良。毒杀武大郎,则更显其心狠手毒。有人同情潘金莲婚姻不幸,那是用现代观念去看以宋明理学为思想统治的封建时代,脱离了人物生存的社会背景。武大郎是矮小,但,他忠厚勤劳,对潘金莲也很好。潘金莲初见武松,就生挑逗之意,这不是严肃的爱,而是一种轻佻无耻行为。武松对潘金莲产生反感,这体现了他严正的人品。没有一个家庭希望小叔子和嫂子通奸。有人说当时的婚姻制度不好,制约了潘金莲和别人结婚,才酿成了杀夫之祸。这也不是充分理由。进入信息化社会的当代,婚姻完全自主,不也有勾奸夫害本夫的事情出现么。更有甚者,有人说潘金莲是某某地方的骄傲,那是不懂事的小孩子乱说的。你为潘金莲骄傲什么?骄傲于她的用情不专?骄傲于她的谋害亲夫?如果你们家里出现一个潘金莲这样的人,你不会很高兴吧?稍有判断力的人,不会看不透《水浒传》对潘金莲的贬损吧?实际上,潘金莲和西门庆、王婆一起,成为欺辱弱者武大郎的恶势力。那些同情潘金莲的,应当首先同情武大郎,他也是一条命,他也有追求平安生活和家庭幸福的权力。在封建时代,好多领域缺乏现代社会这样的保障,底层人士的平安与荣誉,靠的是亲戚朋友,更靠家庭成员互相扶持,如果该扶持的不扶持,就被视为无德。武大郎是个苦人,上无父母,下无子女,唯有这一个弟弟,他不靠武松靠谁?如果这时的武松不顾亲情却因所谓的“爱情”而霸嫂欺兄,那真是天理难容呢。武大郎被害,其他人不敢声张,那是惧于西门庆的淫威。这报仇的任务,自然落到了既有责任也有能力的武松身上。或许,作者有意搞了这个一个强弟弱兄的搭配,让强力的弟弟为懦弱的哥哥伸张正义。武松真的是个血性汉子,他不可能对哥哥的死不管不问,如果他连自已哥哥的气都出不了,怎么能在社会上做顶天立地的英雄。这个事故,从家庭的角度,表达了英雄惩治奸恶的理想。

--醉打蒋门神,为朋友复仇。快活岭酒店,本来是施恩在那里经营。后来蒋门神依靠当地官场势力,夺了过去,施恩为了出这口恶气,请武松出面。武松见不到这类强占他人利益的行为,就把蒋门神痛打一顿,并把他赶跑,把酒店夺了回来。有人说武松是在为他人当打手,武松的行为是有那么一点当打手的性质,但《水浒传》作者力求给人以好汉惩治恶势力的感觉。施恩是武松的朋友,武松愿为朋友两肋插刀,这正是江湖义气的突出表现。江湖义气,有好的一面,它是梁山好汉聚集、团结、扶持的重要根源,由此形成了较强的凝聚力。但江湖义气也有不好的一面,就是只看关系远近,不讲事非对错。武松怕也脱不了这方面的弱点。但,如果我们把这些行为,放在北宋乱世中去看,就可以看到,那时的江湖义气,是处于僻远地方、社会底层的人,为了抵抗来自社会的各种侵袭而采取的抱团取暖。不这样,他们中的一些人,很可能被人随意欺负,有难不能解,有仇不能报。

--血溅鸳鸯楼,为自己报仇。武松被公人押到飞云浦图谋加害,靠自己的勇武把那些想害他的人杀死,发现这前前后后都是张都监勾结蒋门神置他于死地的圈套,就回到都监府,把张府上上下下的人全杀了,为自己痛痛快快地报了仇。有人说武松有些滥杀,连使女养娘也杀了。这是有滥杀的嫌疑。但是,一个血性汉子,被别人害到那种程度,胸中有冲天的怒气,恐怕也顾不了太多。有人说那个给武松唱曲的女子玉兰,算是有那么一段情,武松连她也杀,太残忍。其实,情是没有的。张都监当天应许她与武松成亲,只是圈套,此时,她已经成了张都监害武松链条上的一个环节,武松多么精明的人啊,不会连这也看不清。有人说电视剧里玉兰有叫武松哥哥的镜头,甚至让人觉得她出身穷苦,对张府有反抗之心。那不是《水浒传》的原样,那是后来讲阶级讲成份的观念在起作用。我们评的是《水浒传》这部书,电视剧改了的情节,我们不考虑。

武松的复仇,都是被动的,也就是受了别人的欺辱残害,才奋起斗争,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有仇不报非君子”吧。他没有主动去残害别人,这才是问题的实质。武松是一个血性青年,大概由于性格暴躁,常与人打架,并由此惹了些麻烦。官府想处理他却找不到他,就拿哥哥武大郎说事。把武松放在水浒描写的那个黑暗社会的背景下去考查,许多事就对了。你看,平时武大郎替弟弟认错,但武大郎受欺辱的时候,他保全不了自己,伸张正义还得靠那个经常惹事的弟弟。这与水浒传草莽英雄反官府黑暗的主题是很切合的。

武松的思想与性格,也是在不断发展的。他成为打虎英雄,在阳谷县衙当都头以后,就不再是那个喜欢惹事的人了,很想当个遵规守纪的衙役,做事考虑得精细而周道。他不想干违法犯罪的事,他想靠法律来解决兄长被害的问题,所以,他费尽心机取证,满以为把这些充分的证据拿到县令处可以治西门庆等人的罪,没想到官员贪赃枉法,有意为西门庆开脱。武松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才决定自行斗杀西门庆。这就是官府不为民作主,也就失去了民的信任。在这件事情上,武松是被迫的。如果县令依法从严惩治了西门庆等人,武松也用不着去杀人犯罪,也很可能一直是个好都头。

青年人可塑性很强,所处的环境,决定他的发展方向。假设武松生活在一个政治清明、法律严谨、民风淳朴的时代,他很可能一帆风顺地成长为忠君保国的良才。他偏偏生活在那个一个空气污浊的年代,是命运把他抛向落草为寇的境地。这不只是武松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只有国家机器能够依法惩治恶人的时候,才不需要民人自己走复仇之路。

声明:本文作者:黄河入海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郓城信息港(yc.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bangtech.com/afhpz/18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