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经典走进金庸的武侠世界

刘云涛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98%E4%BA%91%E6%B6%9B/21900249?fr=aladdin

《东方文化周刊》月末版伴您领略金庸的武侠世界

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浙江海宁查氏,世代名门望族,英才辈出,倘若金庸大侠是借祖荫庇祐,成就今日,声望无疑会打折扣。不同寻常是在于,其只身奔赴香江,以一支生花妙笔,挥洒报业王国,古今罕有。

柏杨先生说:“很多武侠小说作者,都只为钱而写。只金庸先生别有怀抱,他运用熟练的历史背景对暴政下被迫害的农民,和暴政蹂躏下的人权和生命,充满了爱心和不平,对那些贪官酷吏卖国贼,则痛恨入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金庸笔下的民族大义,澎湃如潮。”——题记

金庸——武侠世界里的真命天子

放眼世界,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武侠小说。武侠小说为中国独有。天下武侠小说家林林总总,只有金庸笔下的武侠小说独享“成人之童话”美誉。

金庸大师的传奇人生,名闻遐迩,尽人皆知,此间无需多赘。起码金庸大侠横空出世前,武侠小说地位颇低,难入高雅之士法眼,是因为以往武侠小说始终在神怪中打滚,不能脱离它的窠臼。

初涉金庸,缘自少年时偶然购得一份报纸,虽然年代久远,报纸的名称已不记得,但《连城诀》中傻小子狄云的那段独白,却一直萦绕在耳畔,挥之不去:“他真的不能明白,一个人在世上什么亲人都不要,不要师父、师兄弟、徒弟、连亲生女儿也不要,有了价值连城的大宝藏,又有什么快活?”

那时,我记下了一个人的名字-----金庸,也在那时,方知世间还有如此好看的武侠小说。只是当时的我,还不明了金庸大师的作品在大陆和台湾尚属禁书,原本是难以求索的。

平凡的日子总是在企盼中得以伸展,而幸福感的滋生是源于对未知旅途的无限希冀。直到八十年代初,金庸大侠的十四本巨著才陆续在大陆面市,《射雕英雄传》、《飞狐外传》、《雪山飞狐》、《书剑恩仇录》、《碧血剑》、《神雕侠侣》、《越女剑》、《笑傲江湖》、《天龙八部》、《连城诀》、《白马啸西风》、《鸳鸯刀》、《倚天屠龙记》、《鹿鼎记》,接踵而至,让人目不暇接。我为书狂,废寝忘食、通宵达旦读金庸的,那份畅然、那种快意,非言语能道哉!

我和许许多多的金庸迷,是那个时代有力的见证者。

董千里先生以为:“金庸的小说不宜拍成电影或电视剧,主要因为小说已把人物刻划得成了型,很难找得到能使观众欣然接受的演员。”信服。读金庸的小说每每让人身临其境,眼前、心中有无数的想象空间,电影、电视剧是极难演绎出来的,故此,大凡读过金庸武侠小说的基本不愿看原著拍成的电影或电视剧,总觉得不过瘾,不解渴,尽管演员卖力,尽管俊男靓女、大咖云集、光怪陆离,但熟读小说的金庸迷们并不买账,总觉得缘木求鱼,相去甚远。

武戏文唱成就了一代武生宗匠杨小楼,武生打的快、狠、准,科班出身的个个都会,空翻跟头连续十数个或跃过几张台面的,玩杂耍的一样能做到,算不上甚么了不起的表演艺术,唯有举手投足间韵味十足,扮啥像啥,文场戏和武场戏衔接的丝丝入扣、浑然一体,始得精髓。杨小楼凭此孤雁出群。

金庸先生博学多才,深谙此道。打中有戏、戏中有打,故能使其小说雅俗共赏,贩夫走卒爱之,知识分子拥趸。武侠小说此间别开生面,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让人手不释卷,叹为观止。才子倪匡原本技痒,想写武侠小说,当看到金庸先生大作《书剑恩仇录》时,拍案叫绝:“从未有过这么好看的武侠小说,真命天子出现了,没我啥事了,老子乐得清闲了。”金庸先生开创了武侠世界里的新纪元。

金庸武侠小说像一部大百科全书,涉猎之广泛,信息量之大,已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地步。政治、人物、地理、历史、诗歌、数学、建筑、医药、美食、武术、易经、宗教、琴棋书画、等等包罗万象。但更多还是写情、写武侠、写英雄和民族大义。

笔者早年记录了几段金庸先生对爱情、友情、亲情、武侠、英雄以及民族大义的阐述,邀大家重温经典,走进金庸大师波澜壮阔的武侠世界:

爱情篇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摘自《神雕侠侣》:“杨过于三月初二抵达绝情谷,比之十六年前小龙女的约期还早了五天......此刻再临旧地,但见荆莽森森,空山寂寂,仍是毫无曾经有人到过的迹象,当下奔到断肠崖前,走过石壁,抚着石壁上小龙女用剑尖划下的字迹,手指嵌入每个字的笔划之中,一笔一划的将石缝中的青苔揩去,那两行大字小字显了出来。他轻轻的念道:“小龙女书嘱夫君杨郎,珍重万千,务求相聚。”一颗心不自禁的怦怦跳动。

这一日中,他便如此痴痴的望见着那两行字发呆,当晚绳索双树而睡......这般苦苦等候了五日,已到三月初七,他已两日两夜未曾交睫入睡,到了这日,更是不离断肠崖半步,自晨至午,更自午至夕,每当风动树梢,花落林中,心中便是一跳,跃起来四下里搜寻观望,却那里有小龙妇的影踪?但崖上字迹确是小龙女所刻,却半点不假,只盼她言而有信,终来相会。

眼见太阳缓缓落山,杨过的心也是跟着太阳不断的向下低沉。当太阳的一半被山头遮没时,他大叫一声,急奔上峰。身在高处,只见太阳的圆脸重又完整,心中略略一宽,只要太阳不落山,三月初七这一日就算没过完。可是虽然登上了最高的山峰,太阳最终还是落入了地下。悄立山巅,四顾苍茫,但觉寒气侵体,暮色逼人而来,站了一个多时辰,竟是一动也不动。再过多时,半轮月亮慢慢移到中天,不但这一天已经过去,连这一夜也快过去了。

他自来生性激烈,此时万念俱灰,心想:“龙儿既已在十六年前便即逝世,我多活这十六年实在无谓之至。”望着断肠崖前那个深谷,只见谷口烟雾缭绕,他每次来此,从没见到过云雾下的谷底,此时仍是如此。仰起头来,纵声长啸,只吹得断肠崖上数百朵憔悴了的龙女花飞舞乱转,轻轻说道:“当年你突然失踪,不知去向,我寻遍山前山后,找不到你,那时定是跃入了这万丈深谷之中,这十六年中,难道你不怕寂寞吗?”

泪眼模糊,眼前似乎幻出了小龙女白衣飘飘的影子,又隐隐似乎听到小龙女在谷底叫道:“杨郎,杨郎,你别伤心,别伤心!”杨过双足一登,身子飞起,跃入了深谷之中。

笔者看过许多作家关于情的描写,但金庸先生对人物内心如此细腻的笔触,还是深深打动了我,金庸先生本人一定是个情种,如没有刻骨铭心地深爱过,绝写不出如此动人魂魄的华章。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一个武侠小说家能把爱情写到极致的,金大侠独此一家,别无分号。情义无价,真爱无悔,死生契阔,与子成说始着情。

友情篇

不要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摘自《天龙八部》:萧峰于三招之间,逼退了当世的三大高手,豪气勃发,大声道:“拿酒来!”一名契丹武士从死马背上解下一只大皮袋,快步走近,双手奉上。

萧峰向十八名武士说道:“众位兄弟,这位大理段公子,是我的结义兄弟。今日咱们陷身重围之中,寡不敌众,已然势难脱身。”他适才和慕容复等各较一招,虽然占了上风,却已试出这三大高手每一个都身负绝技,三人联手,自己便非其敌,何况此外虎视眈眈、环伺在侧的,更有千百名豪杰。他拉着段誉之手,说道:“兄弟,你我生死与共,不枉了结义一场,死也罢,活也罢,大家痛痛快快地喝他一场。”段誉为他豪气所激,接过一只皮袋,说道:“不错,正要和大哥喝一场酒。”

少林群僧中突然走出一名灰衣僧人,朗声说道:“大哥,三弟,你们喝酒,怎么不来叫我?”正是虚竹。他在人丛之中,见到萧峰一上山来,登即英气逼人,群雄黯然无光,不由得大为心折;又见段誉顾念结义之情,甘与共死,当日自己在缥缈峰上与段誉结拜之时,曾将萧峰也结拜在内,大丈夫一言既出,生死不渝,想起与段誉大醉灵鹫宫的豪情胜慨,登时将什么安危生死、清规戒律,一概置之脑后。

萧峰从未见过虚竹,忽听他称自己为“大哥”,不禁一呆。

段誉抢上去拉着虚竹的手,转身向萧峰道:“大哥,这也是我的结义哥哥,在他出家时法名虚竹,还俗后叫虚竹子。咱二人结拜之时,将你也结拜在内了。二哥,快来拜见大哥。”虚竹当即上前,跪下嗑头,说道:大哥在上,小弟叩见。”

萧峰微微一笑,心想:“兄弟做事有点呆气,他和人结拜,竟将我也结拜在内。我死在顷刻,情势凶险无比,但这人不怕艰危,挺身而出,足见是个重义轻生的大丈夫、好汉子。萧峰和这种人相结为兄弟,却也不枉了。”当即跪倒,说道:“兄弟,萧某得能结交你这等英雄好汉,欢喜得紧。”两个相对拜了八拜,竟然在天下英雄之前,义结金兰。

现实中有许许多多的酒肉朋友,平日里信誓旦旦,哥哥长弟弟短地大呼小叫,一副侠肝义胆、时刻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模样,但真到灾难来时,哪里还能看见其踪影?不落井下石就谢天谢地了。段誉、虚竹于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当令世上许多称之为朋友、兄弟的人蒙羞。平日若无真义气,临危休说死生交。萧峰有友如此,死而无憾。世上又有多少人无愧兄弟二字?有难同当,生死与共方为友。

亲情篇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摘自《雪山飞狐》:睡到半夜,忽然给几下怪声吵醒,一听原来是隔壁房里胡一刀在哭泣”。

“我好生奇怪;心想:‘瞧他也是个响当当的汉子,大丈夫死就死了,事到临头,还哭些什么?怎地如此脓包?’却听他呜咽著道:‘孩子,你生下三天,便成了没爹没娘的孤儿,将来有谁疼你?你饿了冷了,谁来管你?你受人欺侮,谁来帮你?”“起初我还骂他脓包,听到后来,却不禁心里酸了,暗想:这么凶恶粗豪的一条猛汉子,对小孩儿竟然如此爱怜。

他哭了一阵,他夫人忽道:“大哥,你不用伤心。

若是你当真命丧金面佛之手,我决定不死,好好将孩子带大就是。”

胡一刀大喜,道:“妹子,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这件事。

若是我不幸死了,你怎能活著?现下你肯毅然挑起这副重担,我就没什么担忧的了。”

哈哈:“人生自古谁无死?跟这位天下第一高手痛痛快快的大打一场,那也是百年难逢的奇遇啊!”我听了这番话,觉得他真是个奇人,只听他大笑了一会,忽又叹气道:“妹子,刀剑一割,颈中一痛,甚么都完事啦。”

死是很容易的,活著可就难了。

血浓于水,父母者,人之本也。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父母对孩子的那种深沉无私的爱,令天地为之动容。很多子女者给些钱物予父母,就误以为自己很孝顺了,其实差的很远,羊有跪乳之恩,燕有反哺之报。至于那些对父母恶语相向,颐指气使的逆子就禽兽不如了。古人举孝廉,孝治天下是有其合理性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语中的。

武侠篇

大丈夫只怕正人君子,岂怕鹰犬奴才。

摘自《飞狐外传》:福康安身后一个四十来岁的高大汉子朗声说道:“小兄弟,你气概很好,当真是少年英雄,佩服佩服。”胡斐向他望了一眼,但见他双目中神光闪烁,威风凛凛,显是一位武功极强的高手,心中油然而生钦服之心,说道:“阁下如此人才,何苦为满洲贵官作鹰犬?”那大汉微微一笑,道:“北京城边,天子脚下,你胆敢说这样的话,不怕杀头么?”胡斐昂然道:“今日事已至此,杀头便杀,又怕怎地?”

要知胡斐本来生性谨细,绝非莽撞之徒,只是他究属少年,血气方刚,眼看马春花被福康安害得这等惨法,激动了侠义之心,一切全豁了出去,什么也不理会了......

胡斐昂然道:“大丈夫只怕正人君子,岂怕鹰犬奴才!”

赵半山说:“一个人所以学武,若不能卫国御侮,也当行侠仗义,济危扶困。若是以武济恶,那是远不如作个寻常农夫,种田过活了。”侠之能称为侠,为人敬仰,是因为是利他而不是利己。孟子云: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方之为大丈夫。金庸笔下的胡斐不负侠之本色。

只有至情至性的人才能把爱情、友情、亲情刻得如此入木三分,只有侠肝义胆的人才能把武侠渲染得如此荡气回肠。金庸先生当如是。如果只是写武功和言情,只能流于中等,绝难成为一代宗师。再看金庸先生是如何评判英雄和讴歌民族大义的:

英雄篇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摘自《射雕英雄传》:成吉思汗突然双腿一夹,纵马向北急驰。郭靖怕他有失,催马赶上,小红马行走如风,一瞬间已追在前头。成吉思汗勒马四顾,忽道:“靖儿,我所建大国,历代莫可与比。自国土中心达于诸方极边之地,东南西北皆有一年行程。你说古今英雄,有谁及得上我?”郭靖沉吟片刻,说道:“大汗武功之盛,古来无人能及。只是大汗一人威风赫赫,天下却不知积了多少白骨,流了多少孤儿寡妇之泪。”成吉思汗双眉竖起,举起马鞭就要往郭靖头顶劈将下去,但见他凛然不惧的望着自己,马鞭扬在半空却不落下,喝道:“你说甚么?”郭靖心想:“自今而后,与大汗未必有再见之日,纵然惹他恼怒,心中言语终须说个明白。”当下昂然说道:“大汗,你养我教我,逼死我母,这些私人恩怨,此刻也不必说了。我只想问你一句:人死之后,葬在地下,占得多少土地?”成吉思汗一怔,马鞭打个圈儿,道:“那也不过这般大小。”郭靖道:“是啊,那你杀这么多人,流这么多血,占了这么多国土,到头来又有何用?”成吉思汗默然不语。

郭靖又道:“自来英雄而为当世钦仰、后人追慕,必是为民造福、爱护百姓之人。以我之见,杀得人多却未必算是英雄。”成吉思汗道:“难道我一生就没做过甚么好事?”郭靖道:“好事自然是有,而且也很大,只是你南征西伐,积尸如山,那功罪是非,可就难说得很了。”他生性戆直,心中想到甚么就说甚么。成吉思汗一生自负,此际被他这么一顿数说,竟然难以辩驳,回首前尘,勒马回顾,不禁茫然若失,过了半晌,哇的一声,一大口鲜血喷在地下。

郭靖吓了一跳,才知自己把话说重了,忙伸手扶住,说道:“大汗,你回去歇歇。我言语多有冒犯,请你恕罪。”成吉思汗淡淡一笑,一张脸全成蜡黄,叹道:“我左右之人,没一个如你这般大胆,敢跟我说几句真心话。”随即眉毛一扬,脸现傲色,朗声道:“我一生纵横天下,灭国无数,依你说竟算不得英雄?嘿,真是孩子话!”在马臀上猛抽一鞭,急驰而回。当晚成吉思汗崩于金帐之中,临死之际,口里喃喃念着:“英雄,英雄……”想是心中一直琢磨着郭靖的那番言语。

何为英雄?曹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此只能称之为个人英雄,真正的大英雄一定是心念天下苍生,为民造福祉者。而非好大喜功,搞个人崇拜者。公心为上,私利下之。英雄的所作所为不应该停留在漂亮的话上,而应该表现在为祖国谋福利,为民族谋福利的行动上。这是金庸先生对英雄的认知。

民族大义篇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摘自《神雕侠侣》:杨过问道:“郭伯伯,你说襄阳守得住吗?”郭靖沉吟良久,手指西方郁郁苍苍的丘陵树木,说道:“襄阳古往今来最了不起的人物,自然是诸葛亮。此去以西二十里的隆中,便是他当年耕田隐居的地方。诸葛亮治国安民的才略,我们粗人也懂不了。他曾说只知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最后成功失败,他也看不透了。我与你郭伯母谈论襄阳守得住、守不住,谈到后来,也总只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

(佚名)郭靖和黄蓉对视了一眼,他们心中虽早知会有这么一天,但数十年心血付之东流,心下悲凉之极.郭靖大吼一声,掌风呼呼,当者披靡,奋力杀敌,但蒙古兵纷纷杀上城头,又怎杀得干净?忽听城下众蒙古兵齐声喝道:郭靖!你看这是什麽!郭靖呼呼数掌,将身周众兵逼退,向城下一看,只见忽必烈身前有人用长杆挑起一物,定睛一看,竟是儿子郭破虏的头颅!

郭靖大叫一声,喷出一口鲜血,却听得噗噗数声,已有数枝长矛从他背后刺入,从前面穿了出来,原来他身后几个蒙古兵趁他悲愤之际,持矛穿透了他的身子,郭靖一招神龙摆尾,右掌反手横劈,那几个蒙古兵被掌风所激,皆直飞出去,狂喷鲜血而死,他身边众人一齐向外退开数丈,不敢上前。

黄蓉适才见到郭破虏的人头,已是眼前一黑,差点栽倒在地,突然间见到郭靖长矛穿身,满身鲜血,她陡然间如同焦雷劈顶,实是不敢相信眼前一切竟是真的!她不顾一切扑了上去,郭靖身上的几枝长矛都刺进了她的胸腹之间,从她背后穿了出来,但她终于抱住了郭靖!两个人抱在一起,没有人能分开他们!鲜血从黄蓉雪白的衣裙迅速扩散了开去,但黄蓉已没有任何感觉,在她眼中,只有她的靖哥哥.郭靖低头看着她的脸,见两行清泪挂在她如玉的脸颊上。

泪奔......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大丈夫有所不为,有所必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一介武夫郭靖以身许国,彰显民族大义,感人肺腑。

金庸武侠小说告诉我们一个浅显且颠覆不破的真理。纵持屠龙宝刀,倚天长剑,杀戮万人,亦难夺匹夫之志,令其信服。与其倚仗利器专横,何如求大仁大勇的心头之剑?推行仁政、弘扬正气、恩泽四海,造福芸芸众生,使无数人放下罪恶与魔念。只有天下归心,民众才会发自肺腑地拥戴。

仁者无敌的理念始终贯穿于金庸的武侠小说之中,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浩然正气,才使得金庸的文字有了灵魂、有了勃勃生机、有了鲜活生命。

金庸作品所表现的深厚意蕴,冠绝当代,确非其他武侠小说家能及,他不仅是现代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更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代名家。金庸的武侠小说不但是完整的文学作品,其对道义、忠信、民族大义的深刻剖析,振聋发聩,发人深省。这才是金庸武侠小说为人津津乐道的核心价值。(文|云开)

运营人员:dfwhzkymb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bangtech.com/afhpz/210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