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真假英雄——水浒传名著导读第五辑行者武松(一)打虎英雄武行者武松,天伤星,又叫“武二郎”。血溅鸳鸯楼后,为躲避官府抓捕,改作头陀打扮,江湖人称“行者武松”。“武松打虎”,这是小时候我听过和武松有关的最多的一件事。一提到武松,我就不自觉地把他当作勇猛的英雄好汉的代名词。看看书中对他打虎的描写:虎来扑人似山倒,人去迎虎如岩倾。臂腕落时坠飞炮,爪牙爬处成泥坑。拳头脚尖如雨点,淋漓两手鲜血染。秽污腥风满松林,散乱毛须坠山崦。近看千钧势未休,远观八面威风敛。身横野草锦斑销,紧闭双睛光不闪。可不是嘛,武松赤手空拳独战老虎,还取得了胜利,为阳谷县除了一害,真是勇猛好汉。此外他长得也很勇猛:身躯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真假英雄(二)酗酒打人小混混当我开始读《水浒传》的时候,发现事实并不像我想的那样。书中第23回武松在柴进庄上自我介绍时说:“小弟在清河县,因酒后醉了,与本处机密相争,一时间怒起,只一拳,打得那厮昏沉。小弟只道他死了,因此一径地逃来,投奔大官人处,躲灾避难,今已一年有余。”武松醉酒打人,以为人死了就跑路。乱打人,事后开溜,这可算是英雄好汉的行为?“此后在庄上,但吃醉了酒,性气刚,庄客有些顾管不到处,他便要下拳打他们,因此满庄里庄客,没一个道他好。众人只是嫌他,都去柴进面前,告诉他许多不是处。”从这一段也可以看出武松性格刚烈。柴进好意留他,他却因为庄客有些“顾管不到处”,便打他们。看起来他也不懂得知恩图报。第29回写:武松笑道:“我说与你。你要打蒋门神时,出得城去,但遇着一个酒店,便请我吃三碗酒,若无三碗时,便不过望子去。这个唤做无三不过望。”武松遇酒就喝,实在是爱喝酒,并且酒量过人。按施恩的话“这快活林离东门去有十四五里田地,算来卖酒的人家也有十二三家,若要每店吃三碗时,恰好有三十五六碗酒,才到得那里。”武松吃了三十五六碗酒才“五七分”醉。从他对柴进庄客和“本处机密”大打出手可以看出他不仅酗酒,喝酒后还爱寻衅滋事。(三)强盗能否算英雄后来武松在二龙山落草,做了强盗。这又加深了我对他的负面印象:一个强盗能不能称得上英雄呢?先翻回前面找找线索。第22回写:且说宋江,他是个庄农之家,如何有这地窨子?原来故宋时,为官容易,做吏最难。为甚的为官容易?皆因那时朝廷奸臣当道,谗佞专权,非亲不用,非财不取。为甚做吏最难?那时做押司的,但犯罪责,轻则刺配远恶军州,重则抄扎家产,结果了残生性命,以此预先安排下这般去处躲身。又恐连累父母,教爹娘告了忤逆,出了籍册,各户另居,官给执凭公文存照,不相来往,却做家私在屋里。宋时多有这般算的。原来那时朝廷奸臣当道,连宋江这样的孝子都要教爹娘告了忤逆,出了籍册,各户另居,可见当时社会的黑暗。在这样黑暗的社会背景之下,武松接二连三被官府和有势之人欺压,加上其刚烈的性格,好兄弟张青又提出建议,嫉恶如仇的武松终于落草二龙山。此时,朝廷是黑,绿林好汉是白。正是“官逼民反”“逼上梁山”由此,我的答案是:能。(四)瑕不掩瑜真义士来看看一些人物点评方面的“专业人士”对武松的评价。余象斗:金莲以美肉与武松吃,则武松心不以色为念,全人伦之道,真义士也。武松听见后堂言有贼,蒙张都监待之厚,不知是计,安肯不出救囗,人人皆如此矣。夏志清:根据英雄信条,一位好汉如果感到自己或他的亲友蒙冤受屈,必须亲手伸张正义,而不依靠那拖沓多变的法律。武松就是这类好汉有代表性的例子。……尽管武松内心始终燃烧着复仇的火焰,他却完全被描绘为一位令人敬重的朴素英雄主义人物。在这两位“专业人士”眼中,武松是一位义士、一位英雄、一位好汉。这可和我之前的想法大不相同,要想弄清他是否是真英雄,还要从原文中找答案。正如余先生所说,武松与哥哥团聚后,面对不本分的嫂嫂,把酒泼在地上,“说道:‘嫂嫂休要恁地不识羞耻!’把手只一推,争些儿把那妇人推一交。”“心不以色为念,全人伦之道”,知廉耻。武松赴东京办事前还不忘嘱咐哥哥:“你从来为人懦弱,我不在家,恐怕被外人来欺负。假如你每日卖十扇笼炊饼,你从明日为始,只做五扇笼出去卖;每日迟出早归,不要和人吃酒。归到家里,便下了帘子,早闭上门,省了多少是非口舌。如若有人欺负你,不要和他争执,待我回来,自和他理论。”他关心兄长,知廉耻,称得上是一位义士。哥哥武大郎被害后由于“县吏都是与西门庆有首尾的”,都贪污受贿,偏袒西门庆,武松一怒之下“不依靠那拖沓多变的法律”,杀了西门、潘二人。之后,听闻张都监家后堂有贼,为报款待之恩,立刻“提了一条哨棒,径抢入后堂里来”。这表现了武松的重情重义。可没想到张都监“连夜使人去对知府说了,押司孔目上下都使用了钱”,暗害武松。张都监暗害在先,且官府裁决不公,才有了血溅鸳鸯楼一事。在这两件事中,武松都杀了人,其性刚烈的一面展露无余。但都是无奈之举,杀的也是不正之人,况且都事出有因。杀西门庆二人是为兄报仇、杀张都监是由于其设计害人。这也体现了武松嫉恶如仇的性格。细想他打人开溜、乱打庄客的原因也许是他爱喝酒。这一点很符合我国古典小说中英雄好汉的特征,也契合武松烈酒般的性格。(五)战功赫赫是英雄说武松战功赫赫,因为他在战场上斩杀了许多敌将。第89回:那耶律得重急待要走,被武松一戒刀掠断马头,倒撞下马来。揪住头发,一刀取了首级。两个孩儿逃命走了。杀散太阳阵势。第92回:北军大败,四散逃命。沈安被武松一戒刀砍死。第回:乌鹊桥下转出武松,赶上一刀,掠断了马脚,方貌倒攧将下来,被武松再复一刀砍了,提首级径来中军,参见先锋请功。第回:忽地城门里突出一员猛将,乃是方天定手下贝应夔,便挺枪跃马,接住武松厮杀。两个正在吊桥上撞着。被武松闪个过,撇了手中戒刀,抢住他枪杆,只一拽,连人和军器拖下马来。嗝察一刀,把贝应夔剁下头来。这些片段也体现了武松的武艺高强。他斩耶律得重、沈安、三大王方貌、贝战神贝应夔连砍马带杀人不超过两刀,实在是一员虎将。然而武松也有被擒的时候。第95回:无一时,刀斧手将军卒解到。乔道清一一问过,知道他每都是宋兵中勇将,便对众人道:“你们若肯归降,待我奏过晋王,都大大的封你们官爵。”……武松骂道:“腌臜反贼!早早把俺砍了干净!”虽然武松被擒,但他面对刀斧手的威胁和乔道清的利诱,坚决忠于大宋、宁死不屈的精神依然使我们敬佩。这就是武松:好喝酒、能喝酒、其性如酒;知廉耻,重情义,嫉恶如仇。景阳冈上与虎斗,鸳鸯楼里把恶杀。戒刀两口,斩秋霜,手起刀落千夫惧。数珠百颗,泛白光,恶人已进森罗殿。战功赫赫武行者,除暴安良天伤星,瑕不掩瑜真英雄,赢得流芳万古名。评:本文是初二的章玺鹏同学写的《水浒传》人物点评,思路清晰,内容丰富,而且有自己的观点和探究的过程,实属难得的佳作,放在这里,算作第五辑人物分析。本文通过对武松真假英雄的辨析,展示出小作者对《水浒传》的精读程度,也展示出了对武松的认识过程,从武松打虎中的描写,再勾联到武松酗酒的打人的经历,结合名著中所展示的社会背景,一层一层分析,同时也结合书中其他人物进行比较,得出小作者的结论:武松是真英雄,尤其是当时那个时代。全文思路清晰,结合书中相关文字,进行分析,有理有据,有自己的思考和观点,结尾尤其精彩,学着施耐庵的方式,写了一个对武松的评价,展示自己对武松这一英雄好汉的认识,可见小作者的用心。张老师微课堂学习就是玩,语文也疯狂!回复朝花夕拾、傅雷家书、名人传、骆驼祥子、红岩、我与地坛、西游记等有名著练习题,欢迎来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