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的诗文谁人所作到底是不是曹雪

《红楼梦》前八十回里的诗文,应该是曹雪芹所作,理由如下:

一、曹雪芹喜爱诗词歌赋,基础比较扎实。

贾宝玉其实就是曹雪芹的代言人,宝玉是科举仕途的叛逆者,但是他热衷诗文,从“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的题匾、对联、赋诗,就知道宝玉确实在诗文方面感兴趣、下过功夫,而且有悟性。

这主要得益于其基础比较扎实,幼年的曹雪芹应该接受过家塾的良好教育。在“香菱学诗”的章节里,林黛玉教香菱作诗是循序渐进、名篇名家入手的:先从王维的五言绝句学起、到杜甫的七言律诗、再到李白的七言绝句,之后再到陶渊明、应玚,谢、阮、庾、鲍等人诗文。这个教诗、学诗心得,就是曹雪芹扎实诗文基础的经验。

二、曹雪芹一把辛酸泪,融入真人真事真情。

关于《石头记》的缘起,诗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里林黛玉的《葬花辞》、宝玉追思晴雯的《芙蓉女儿诔》祭文,都是曹雪芹心、血、泪的力作,打动人心,非他人可以代替。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判词、和“红楼梦十二曲”,是整部小说人物和故事情节的伏笔和线索,都是以诗文形式展示,除了作者曹雪芹,亦无人可以代笔。

曹雪芹对人物性格特征刻画形象鲜明,对人物诗才能力呈现亦是有梯次的,十二钗论诗才依次为元春、黛玉、宝钗、湘云、妙玉、探春、迎春、惜春、李纨,宝琴虽然不入十二钗,诗才应在探、迎、惜“三春”之上。

曹雪芹着力将宝玉的诗才塑造为钗黛之下,而且与贾兰、贾环的风格又有本质区别。诗词、甚至娱乐的酒令、谜语谜面都和人物性格、背景和故事情节紧密联系,对人物形象不把握,生搬硬套其他诗文,就达不到艺术效果。如刘姥姥的酒令就十分明显——

鸳鸯:左边四四是个人

姥姥:是个庄稼人

鸳鸯:中间三四绿配红

姥姥:大火烧了毛毛虫

鸳鸯:右边幺四真好看

姥姥:一个萝卜一头蒜

鸳鸯:凑成便是一枝花

姥姥: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

这都是曹雪芹量体裁衣,精心为刘姥姥设计的。

三、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具严谨创作风格

《红楼梦》是作者曹雪芹呕心力作,脂批语: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

脂批一方面说明了《红楼梦》未写完,曹雪芹就去逝了,另一方面证明曹雪芹确实严谨创作。为什么书未成呢?结局不忍、悲伤到写不下去了。写结局并不难,但曹雪芹需要在现实与小说中,达到小说的艺术效果。当然,其中亦有八十回后稿件散失的原因。而有幸回的章目是齐全的,后高鹗续补40回,合回。

而对于《红楼梦》里的诗文,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爱好诗词歌赋的曹雪芹,有必要随便将他人的诗文搬进自己的作品里去吗?对于诗文,首先他完全有能力作、其次他有兴趣作,再者他有时间作,更重要的是,其严谨的创作风格是《红楼梦》之所以成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的关键,成为文学大师并非一朝一夕、抄袭拼就可了事。

《红楼梦》的艺术成就在于作品的恢宏巨著,诗文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否定诗文的原创,就是否定作者的能力和品格,也就是对《红楼梦》作品重要内容的否定,没有真凭实据的主观理解、臆测,显然是不科学也不成立的。《红楼梦》的文学地位说明,时间和读者已认可曹雪芹和《红楼梦》及其前八十回的创作。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bangtech.com/afhzz/270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