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一词最早竟然是用来形容兄弟的为啥

白癜风专家郑华国 http://pf.39.net/bdfyy/bdfzj/190627/7251888.html

如今,人们会用“只羡鸳鸯不羡仙”来形容情侣之间的情深意切。鸳鸯作为鸭科动物,多数栖息于溪流、沼泽、湖泊等水多的地方。它们白天在水面上漂浮游荡,一般以一雄一雌的搭配成对出现,原有之间的状态与人类情侣非常相似。这样看来,人们将鸳鸯比作相处融洽的情侣应该是不存在任何问题的。

然而,在古代,鸳鸯一词出现在文章中最初真的是用来形容情侣的吗?一些学者通过对史料文献的研究发现,鸳鸯一词最早形容的并不是情侣,而是比喻兄弟情深。对于鸳鸯最初持兄弟之间的感情的考证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南朝时期的昭明文选中,收录了苏子卿的14首诗,其中有一首叫作《别赋》。诗中写道:“骨肉荔枝叶,结焦异乡音。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西为鸳鸯,均为申雨辰。”这首诗表达了兄弟之间的感情就像树叶长在树上,朋友之间的关系也是一样。在天下之内,大家都是兄弟,大家都不是陌路人。从前,大家亲近的如同鸳鸯形影不离,而今日就像天上的星辰一样距离遥远。这首诗是送别兄弟时所做,表达了彼此分离的念念不舍的情感。

其二:在三国曹魏时期,文学家嵇康写了一首诗叫作《赠秀才入军》,其中有一句“鸳鸯于非素,素齐语招由高原习俗拦住”。这首诗是嵇康为自己的兄长参军而做的一组四言古诗,描绘了兄弟二人在旅行中游山玩水,乐在其中的美好回忆。在这里,嵇康用鸳鸯来形容自己与兄长的深厚感情。这表明在三国时期,鸳鸯就已经成为兄弟之情的比喻。

其三:西晋时期有个文学家叫陆云,字世龙。他和自己的兄弟陆基都是非常有才华的名士,被称为“二陆”,在文学界颇有名气。当时另一位文学家郑峰曾写了达陆士龙14首,其中一首名为《鸳鸯》。他在序文中写道:“鸳鸯没钱也有贤者,二人双飞东岳杨辉上京。”在这里,鸳鸯指的是陆云和陆基两兄弟。郑峰将二人的文学地位比喻成鸳鸯,这也是非常贴切的。

古代的文章和诗歌中常常出现鸳鸯这种形影不离的动物。鸳鸯不仅用来形容兄弟之间的感情深厚,还可以形容兄弟文学造诣的并驾齐驱。在三国时期和两晋时期的历史文献中,关于鸳鸯的描述大多都是与兄弟有关,而不是与情侣或夫妻的感情相关。

那么,为什么鸳鸯成了情侣的代名词呢?首先,唐朝时期才逐渐出现把情侣比作鸳鸯的文章和诗句。最有名的是唐代诗人卢兆麟在《长安古意》中写的“得成比目何辞死,只羡鸳鸯不羡仙”。这一句被人们所熟知,一直传到了现在。其次,在年版本的《辞海》中收录了卢兆麟这句诗文,认可了鸳鸯比喻情侣夫妻的这种说法。由于《辞海》的受众面非常广,人们自然就受到了这部权威的工具书的影响,将鸳鸯和情侣画上了等号。

这种古代和现代文化细节的差异,让一些词语逐渐改变了原来所表达的意思。类似于鸳鸯的,还有“如花似玉”这个词。现如今,这个词语形容的是年轻貌美的女性。但在最初,石井里的“如花似玉”这个词,原本想表达的是形容一个女子非常仰慕一个有才学、有高尚品德的男子。这名女子把自己爱慕的人形容为“如花似玉”,赞美对方有着如玉石和鲜花一般美好的内在修养。古今词语所指的含义完全颠倒了。

中国历经了数千年的历史变迁,对于文化的传承是逐步发展的。这种古代与现代文化细节的差异,带给我们的触动啊在心中久久无法散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bangtech.com/afhzz/331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