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www.zkyyhhyy.net/index.html
《百喻经》以喻阐教,喻常行,理常在。
贫人能作鸳鸯鸣喻
昔外国法,节庆之日,一切妇女尽持优钵罗花(青莲花),以为鬘饰。有一贫人,其妇语言:“尔若能得优钵罗花来用与我,为尔作妻;若不能得,我舍尔去。”其夫先来常善能作鸳鸯之鸣,即入王池作鸳鸯鸣,偷优钵罗花。时守池者而作是问:“池中者谁?”而此贫人失口答言:“我是鸳鸯。”守者捉得,将诣王所,而于中道,复更和声,作鸳鸯鸣。守池者言:“尔先不作,今作何益?”
世间愚人亦复如是。终身残害,作众恶业,不习心行,使令调善,临命终时,方言:“今我欲得修善。”狱卒将去,付阎罗王。虽欲修善,亦无所及已。如彼愚人,欲到王所,作鸳鸯鸣。
译文
从前有个外国的习俗在节日庆典那天,所有妇女都要用优钵罗花来用作发饰。有一个穷人,他的妻子对他说:“你如果能得到优钵罗花来让我装饰,我就继续做你的妻子,如果不能,我就要离你而去。”她丈夫以前很擅长模仿鸳鸯的叫声,于是便潜入到王宫的水池里,模仿发出鸳鸯叫声,乘机偷取优钵罗花。这时看守水池的人问道:“池子里是谁?”这穷人失口回答道:“我是鸳鸯。”守水池的人把他抓住,押送到国王那里,穷人在途中又模仿发出鸳鸯叫声与真鸳鸯相应和。守水池的人说:“你先前不模仿鸳鸯叫,现在模仿又有什么用呢?”
世上的愚人也是这样。一辈子杀生害命,造了很多恶业,不去修心行善,到生命临终的时候,才说:“我现在想要修善行。”可地狱里的鬼卒已经要把他抓去交给阎罗王了,虽然想修善行,却已经来不及了。就像那个愚人,快被押送到国王那里了,才模仿鸳鸯叫一样。
剩余32%未读最低1.29元/天订阅作者,解锁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