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语一体,共筑红楼
——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
丁慧真
王宁说:“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稿中,语言建构与运用被列为语文核心素养的第一项,而且是带动其他三项的一项,这是由语文课程的特质决定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视角下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是从语言积累与建构、语言表达与交流、语言梳理与整合等角度出发,以积累言语经验、发展言语技能、提升言语品质为目标的学习方式。除了积累语言现象,为了把语言现象提升到规律以产生语理,还要在语文教学里概括语言规律。“有了语理,语感的形成便更加自觉,这既是语言运用经验的积累,又必然使语言运用的能力更快、更好地提高。”在本课程中,主要对《红楼梦》中的语言进行专题学习,从小说让人赞赏的人物语言和描写语言总结特征,再从除此之外的语言叙述中发现作者更多的言外之意,全面掌握小说的语言现象,在语感积累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
1通过分析语言与人物、对比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探究《红楼梦》人物语言的特色;
2通过赏析多项修辞的运用、小说描写语言片段,探究《红楼梦》描写语言的特色;
3通过“大观园试才”中宝玉题对及相关的内容,探究《红楼梦》叙述语言的特色;
4通过与张爱玲小说语言的比较,学以致用,探究《红楼梦》小说语言的影响力。
探究《红楼梦》人物语言、描写语言、叙述语言的特色,总结传统小说语言三化概况。
探究《红楼梦》叙述语言的特色。
一、导入先从我们为什么要探究《红楼梦》的小说语言说起。
理由1:读小说,语言是媒介,也是其他内容的载体。汪曾祺在《林斤澜的矮凳桥》中指出,“写小说,就是写语言。”红学研究学者俞晓红认为:“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经典文学作品的语言无不富有表现生活的生命力和独到的艺术魅力。作家出于摹写生活、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需要,按语言内部系统构建属于他个人风格的话语体系。读者阅读经典作品,就是借助联想和想象,感受语言所要表达的内涵和意绪。”
理由2:从语感到语理是高中生认知的需要。语言学家王宁认为:“要想改变语感的品质,必须有一定的语理来调整。语理是对语言现象的理性认识,把语言现象提升到规律,就产生语理。”
理由3:认识传承与创新。传统小说在分析语言时,常常从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描写语言的形象化、叙述语言的生动化来赏析,今天我们看看代表传统小说巅峰之作的《红楼梦》,其语言是否也有这样的特点?《红楼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创造吗?
二、探究《红楼梦》人物语言的特色任务1:根据以下摘录的人物语言,猜猜她们的身份、个性及说话对象。①猜猜他们的身份(反映社会面貌和特征的人物语言)
A组
道:“走兽飞禽:雄为阳,雌为阴;牝为阴,牡为阳;怎么没有呢!”
道:“这是公的,到底是母的呢?”
道:“这连我也不知道。”
道:“这也罢了。怎么东西都有阴阳,咱们人倒没有阴阳呢?”
照脸啐了一口道:“下流东西!好生走罢。越问越问出好的来了。”
笑道:“这有什么不告诉我的呢。我也知道了,不用难我。”
笑道:“你知道什么?”
道:“姑娘是阳,我就是阴。”
说着,拿手帕子握着嘴呵呵的笑起来。
道:“说是了,就笑的这样。”
道:“很是很是。”
道:“人规矩主子为阳,奴才为阴,我连这个大道理也不懂得!”
明确:这是第三十一回中湘云和丫头翠缕的一段关于“阴阳”的对话,很清楚地反映出她们的身份和地位。主子和仆人说话的口气和腔调是不一样的。
B组
XXX又道:“你放心,等明儿我叫他来替你赔不是.你今儿别要过去臊着他。”因又骂:“平儿那蹄子,素日我倒看他好,怎么暗地里这么坏。"尤氏等笑道:“平儿没有不是,是凤丫头拿着人家出气.两口子不好对打,都拿着平儿煞性子。平儿委曲的什么似的呢,XXX还骂人家。”XXX道:“原来这样,我说那孩子倒不象那狐媚魇道的。既这么着,可怜见的,白受他们的气。”因叫琥珀来:“你出去告诉平儿,就说我的话:我知道他受了委曲,明儿我叫凤姐儿替他赔不是.今儿是他主子的好日子,不许他胡闹。”
明确:这是第四十四回,凤姐泼醋,贾琏逞威,都拿平儿出气。受了冤枉、横遭打骂的平儿还被贾母警告:“今儿是他主子的好日子,不许他胡闹。”
C组
的酒令(薛蟠的酒令)
a女儿悲,嫁了个男人是乌龟。女儿愁,绣房撺出个大马猴。女儿喜,洞房花烛朝慵起。女儿乐,。。。。。。。
b一个蚊子哼哼哼,“两个苍蝇嗡嗡嗡
的俚语(刘姥姥的俚语)
a那XXX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XXX。XXX见了,说道:“这叉巴子比俺那里铁掀还沉,哪里拿的动它?”说的众人都笑起来。
b贾母这边说声“请”,XXX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X,老X,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
cXXX道:“我们庄家人闲了,也常会几个人弄这个,但不如说的这么好听。少不得我也试一试。”众人都笑道:“容易说的.你只管说,不相干。”鸳鸯笑道:“左边`四四是个人。"XXX听了,想了半日,说道:"是个庄家人罢。"众人哄堂笑了。贾母笑道:"说的好,就是这样说。”XXX也笑道:我们庄家人,不过是现成的本色,众位别笑。"鸳鸯道:"中间`三四绿配红。"XXX道:"大火烧了毛毛虫。"众人笑道:"这是有的,还说你的本色。"鸳鸯道:"右边`幺四真好看。"XXX道:"一个萝卜一头蒜。"众人又笑了。鸳鸯笑道:"凑成便是一枝花。"XXX两只手比着,说道:"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众人大笑起来。
明确:“薛老大”薛蟠是纨绔的世家公子,因幼年丧父,寡母又纵容溺爱,只知挥金如土,不学无术,终日唯有斗鸡走马,游山玩水而已。他说酒令,嘴里总不离不堪入耳的俗话,让人笑掉大牙。
刘姥姥是一位来自乡下贫农家庭的谙于世故的老婆婆,为了让大观园少爷、姑娘们高兴,外表笨拙的刘姥姥一番乡里乡气的酒令,透着新奇的乡村气息,尽管有失高雅,却体现了刘姥姥的真实、淳朴的话语,更让大观园笑声不断。这份快乐,其实需要智者多么诙谐而又通透的慧心,才能营造这样和谐愉悦的氛围!
②猜猜她们的性格(表现思想性格的人物语言)
林黛玉:
a黛玉再看了一看,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替我道谢罢!”
b“嗳哟,我来的不巧了!”“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要来时一群都来,要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了,明儿我再来,如此间错开了来着,岂不天天有人来了?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
c“人有聚就有散,聚时欢喜,到散时岂不清冷?既清冷则生伤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开时令人爱慕,谢时则增惆怅,所以倒是不开的好。”
明确:林黛玉说话聪慧灵巧,尖酸善谑,语无忌惮,比较悲观,她比较直率、“小性儿”,不过尖酸中蕴含深情,嗔怪中透露娇憨。
贾宝玉:
a“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b“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这总是前人无故生事,立言竖辞,原为导后世的须眉浊物。不想我生不幸,亦且琼闺绣阁中亦染此风,真真有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
c只求你们同看着我,守着我,等我有一日化成了飞灰,——飞灰还不好,灰还有形有迹,还有知识。——等我化成一股轻烟,风一吹便散了的时候,你们也管不得我,我也顾不得你们了。那时凭我去,我也凭你们爱那里去就去了。”
d“好妹妹,我的这心事,从来也不敢说,今儿我大胆说出来,死也甘心!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在这里,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掩着。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你死了,我做和尚去。”
明确:贾宝玉开口总有贵公子怜红惜翠的意味,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纯情,对其他女孩子的疼惜,充满人性的光辉。
薛宝钗:
A“亏你今夜不过如此,将来金殿对策,你大约连赵钱孙李都忘了呢!”
b“我明日家去和妈妈说了,只怕(燕窝)我们家里还有。与你送几两,每日叫丫头们就熬了,又便宜,又不惊师动众的。”
c“依我说,里头也不用归账。这个多了那个少了,倒多了事。不如问他们谁领这一分的,他就揽一宗事去??”
明确:薛宝钗言辞端庄温和,善解人意,观念正统,也显示出做事才能,颇为精明能干。
史湘云:
a“我吃这个方爱吃酒,吃了酒才有诗。若不是这鹿肉,今儿断不能做诗。”
b“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我们这会子腥膻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
c“这个简断爽利,合了我的脾气。我不行这样‘射覆’,没的垂头丧气闷人,我只划拳去了。”
明确:史湘云爽快开朗,豪放真诚,她的言行往往能带给人笑声和愉快。
三春:
a“凡丫头所有的东西我都知道,都在我这里间收着,一针一线他们也没的收藏,要搜所以只来搜我.你们不依,只管去回太太,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该怎么处治,我去自领。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探春)
b“我竟不知道。这还了得!二嫂子,你要打他,好歹带他出去打罢,我听不惯的。”(惜春)
c“我知道你干了什么大不是,我还十分说情留下,岂不连我也完了。你瞧入画也是几年的人,怎么说去就去了。自然不止你两个,想这园里凡大的都要去呢。依我说,将来终有一散,不如你各人去罢。”(迎春)
明确:在大检抄中,探春睿智、胆量、见识和才干兼备;惜春年幼无知,冷漠怕事;迎春懦弱,一味忍让。
小结:从人物语言入手,可以真切地了解人物的个性特征;另一方面,把握住了人物的基本性格,也可以更准确地理解人物的语言内涵。
③猜猜王熙凤说话的对象可能是谁?(表现人物个性的人物语言)
a“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明确:对着贾母赞美黛玉,又奉迎了迎春等“嫡亲孙女”,最终讨好了老祖宗,一箭三雕。)
b“既托了我,我就说不得要讨你们嫌了。我可比不得你们奶奶的好性儿,诸事由得你们。再不要说你们‘这府里原是这样’的话,如今可要依着我行。错我半点,管不得谁是有脸的,谁是没脸的,一例清白处置。”
明确:在协理宁国府料理秦氏丧事时,刚上任就对赖升媳妇的训话,则显示她话说得既严谨又婉转,既精悍又摄人,警告、危吓兼而有之,可见凤姐卖弄才干、称强逞威的个性。
c“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阴私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你叫他拿三千两银子来,我就替他出了这口气。”
明确:送殡铁槛寺,老尼替施主女儿向凤姐求情时,凤姐在这冷僻之地,且无他人在旁的情况下,则向老尼直露胸臆。
d“什么糊涂忘八崽子!叫他自己打,用你打吗?一会子你各人打你嘴巴子还不迟呢!”
明确:喝命兴儿打自己嘴巴,又斥骂旺儿,显露出王熙凤心硬、嘴狠、手辣。)
e“且请坐下,听我告诉你老人家。……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呢,你若不嫌少,就暂且先拿了去罢。”
明确:在诉说了贾府的困难之后,为解燃眉之急,还是尽量接济了刘姥姥。
小结:王熙凤虽然读书不多,但通过历练能说会道、聪明能干,她的语言简明形象,生动俏皮,面对不同的人表达不同的内容和说话风格,尤其善于领会贾府核心人物的心意办事,具有常人无法企及的语言魅力,极具个性化。
任务2:分析《红楼梦》人物个性化语言的对比描写。对比①:请读读以下三段话,猜猜说“妹妹”的分别是谁?
“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你也不用说誓,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
“凭他是谁,除了林妹妹,都不许姓林的!”
明确:这分别是王熙凤的“奉承语”、林黛玉的“吃醋语”、贾宝玉的“痴情霸道语”。
对比②:对比贾母和刘姥姥“行酒令”的描写,你来分析:谁更有智慧?
鸳鸯道:“有了一副了,左边是张‘天’。”贾母道:“头上有青天。”众人道:“好。”鸳鸯道:“当中是个‘五与六’。”贾母道:“六桥梅花香彻骨。”鸳鸯道:“剩得一张‘六与幺’。”贾母道:“一轮红日出云霄。”鸳鸯道:“凑成便是个‘蓬头鬼’。”贾母道:“这鬼抱住钟馗腿。”大家笑说:“极妙。”
鸳鸯笑道:“左边‘四四’是个人。”刘姥姥听了,想了半日,说道:“是个庄家人罢。”众人哄堂笑了。贾母笑道:“说的好,就是这样说。”刘姥姥也笑道:“我们庄家人,不过是现成的本色,众位别笑。”鸳鸯道:“中间‘三四’绿配红。”刘姥姥道:“大火烧了毛毛虫。”众人笑道:“这是有的,还说你的本色。”鸳鸯道:“右边‘幺四’真好看。”刘姥姥道:“一个萝卜一头蒜。”众人又笑了。鸳鸯笑道:“凑成便是一枝花。”刘姥姥两只手比着,说道:“花儿落了结个大倭瓜。”众人大笑起来。
明确:贾母是一品诰命夫人,是贾府辈分最高、地位最高的老太君,是儿孙头上的“天”。有青天、白日,就不怕鬼,所以贾母不说钟馗捉鬼,却借用戏曲《钟馗嫁妹》中的五个漂亮的顽皮小鬼,扯衣抱腿与钟馗玩闹的情节,谐趣热闹,可窥贾母暮年生活状态之一斑。
而刘姥姥所说酒令,全是农村常见事物,既表现了她庄稼人的本色,又显示出她的机智诙谐。刘姥姥“自嘲自黑”,拼命地为这些富贵中生活却感无聊的人带去新鲜,带去欢笑;这并不见得刘姥姥卑贱与可怜可笑,反而会令读者为她的朴实接地气而点赞。
两个老妇人所行酒令,不仅符合各自身份、素养,而且意蕴丰富,在对比中给人启迪。
对比③:同为贴身丫鬟的紫鹃和袭人对比
在第57回“慧紫鹃情辞试莽玉”一节中,紫鹃玩了一招“无中生有”,言之凿凿地说黛玉“明年就要家去了”,结果宝玉急痛迷心,让大观园炸了锅。紫鹃对宝玉说的玩笑话,完全是为了“林小主”;且看事后紫鹃说的话:“倒不是白嚼蛆,我倒是一片真心为姑娘。替你愁了这几年了,无父母无兄弟,谁是知疼着热的人?趁早儿老太太还明白硬朗的时节,作定了大事要紧。……若娘家有人有势的还好些,若是姑娘这样的人,有老太太一日还好一日,若没了老太太,也只是凭人去欺负了。所以说,拿主意要紧。”
在第33回“宝玉挨打”后,袭人向王夫人道:“论理,我们二爷也须得老爷教训两顿。若老爷再不管,将来不知做出什么事来呢。……我只想着讨太太一个示下,怎么变个法儿,以后竟还教二爷搬出园外来住就好了。……如今二爷也大了,里头姑娘们也大了,况且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姊妹,虽说是姊妹们,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便是外人看着也不像。”一家子的事,俗语说的`没事常思有事,世上多少无头脑的人,多半因为无心中做出,有心人看见,当作有心事,反说坏了。只是预先不防着,断然不好。
明确:鹦哥跟了黛玉后改名紫鹃,与“小主”林黛玉姊妹情深,成为黛玉的“首席大丫鬟”;其对黛玉忠诚不二,不带一点矫情和奴才气。紫鹃是黛玉的丫鬟、闺蜜、好姐妹,此时又多么像母亲一样为黛玉谋划终身大事。每一次宝、黛二人磨牙斗嘴、怄气落泪,紫鹃总能想方设法开导黛玉,促成二人和好。紫鹃极力撮合宝黛爱情,并不是想黛玉成了宝二奶奶后她能做宝二姨娘,因为透视全文都无法寻到她对宝玉的暧昧私情。她永远守在家里,安置起居,等候黛玉。除了清虚观打醮,情辞试莽玉这样必须要离开的,我们都罕见紫鹃离开潇湘馆。紫鹃仿佛永远是守在潇湘馆里,守候黛玉。黛玉死后,她悲痛万分,最后也是自请陪伴出家的惜春。
袭人对宝玉实可谓无微不至,并乐于成为宝玉生活中喜怒哀乐的晴雨表和试验者,却使人感到其有“藏私之心”和浓重的奴才气。袭人告密说得十分高明,含蓄而明白。袭人的话里有很多言外之意。其一,园子里的这些丫鬟都不小了,而宝玉又是个喜欢在女孩堆里混的,所以不用多说,王夫人自然明白平时都会发生什么;其二,黛玉、宝钗跟宝玉之间也该分开了,毕竟男女授受不亲……宝钗什么性格,黛玉什么性格,宝玉跟谁走的最近,王夫人自然清楚,所以也不用再解释了。其三,王夫人最怕凭借容貌狐媚宝玉,怡红院里谁长得一等一的好看?自然是晴雯无疑,这就将祸事引向了晴雯。袭人如此讨好王夫人,除了为宝玉着想外,也有她想往上爬的野心。
同为“忠仆”,紫鹃一心为黛玉而无自己;袭人一心为宝玉,也是为自己。
小结:《红楼梦》小说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用犯笔而不犯:犯,是指写同一类事和人;不犯是指写同一类事和人时,避免雷同。这用来形容《红楼梦》中的人物语言,特别适合。张竹坡说:“做文章不过是‘情理’二字,今做此一篇百回长文,亦只是‘情理’二字。于一个人心中讨出一个人的情理,则一个人的传得矣。虽前后夹杂众人的话,而此人一开口,是此一人的情理,非其开口便得情理,由于讨出这一人的情理方开口耳。”小说中的人物语言更是分析人物形象的主要依据。“言为心声”,人们把人物语言比作“心灵的窗户”,只有把握好人物语言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
三、探究《红楼梦》描写语言的特色任务1:从谐音双关、比喻两个方面赏析《红楼梦》的修辞之美。①你能想到《红楼梦》中哪些谐音双关的地方?
人名
人名
地名
物品名
元迎探惜—原应叹惜
霍启—祸起
怡红院—遗红怨
千红一窟—千红一哭
甄英莲—真应怜
秦钟—情种
蘅芜苑—恨无缘
万艳同杯—万艳同悲
甄士隐—真事隐
娇杏—侥幸
潇湘馆—消香馆
贾雨村—假语存
王仁—忘仁
大荒山—荒诞无稽
玉带林—林黛玉
封肃—风俗
青梗峰—情根峰
贾政贾敬—假正经
十里街—势利街
谐音双关的作用:暗含小说的主题与背景,隐喻人物的遭遇及命运,表达作者的感情和态度。
②下面的比喻,你对哪个印象最深?说说理由。
a在外貌描写上:黛玉被比喻为“病西施”;熙凤登场,贾母这样形容她“她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宝玉:“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b宝钗抽花签,上画着一支牡丹题着“艳冠群芳”;黛玉抽花签,上面画着一枝芙蓉题着“风露清愁”;李纨抽花签,上画着一枝老梅题着“霜晓寒姿”;湘云,她的花签上面画着一枝海棠,题着“香梦沉酣”。
c袭人说:“只要是喜欢读书的人,你就起名叫禄蠢。”
d平儿对麝月说:“晴雯那蹄子是块爆炭,要告诉了她,她是忍不住的,一时气上来,或打或骂,依旧嚷出来,所以单告诉你留心就是了。”
e兴儿介绍探春:“三姑娘的混名儿叫玫瑰花儿:又红又香,无人不爱,只是有刺儿扎手,——可惜不是太太养的,‘老鸹窝里出凤凰’。”
③看图识人(暗喻的典范——第五回金钗判词)
a只见这首页上画着一幅画,又非人物,也无山水,不过是水墨滃染的满纸乌云浊雾而已。后有几行字迹。写的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明确:此写晴雯。“霁月”,天净月朗的景象。旧时以“光风霁月”喻人的品格光明磊落。霁,雨后新晴,寓“晴”字。彩云,喻美好。云呈彩叫雯,寓“雯”字。“心比”二句是说晴雯从不肯低三下四地奉迎讨好主子,没有阿谀谄媚的奴才相,尽管她是赖大买来养大的,是“奴才的奴才”,地位最低贱。“风流”句,见“第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 矢孤介杜绝宁国府》”。“寿夭”句,晴雯被迫害而死时,仅16岁。晴雯死于“诽谤”,作者还在她被撵走之时作过补述。
b画着一簇鲜花,一床破席,也有几句言词,写道是:“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明确:此写袭人。“花”“席”(袭)谐音其姓名,“破席”的比喻并非讥其不能“从一而终”,应是象征其最终仍处于卑贱的社会地位这一结局。优伶,旧称戏剧艺人为优伶。这里指蒋玉菡(琪官)。
c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词,道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此写林黛玉和薛宝钗。)
明确:“可叹停机德”(叹其德)、“金簪雪里埋”,指薛宝钗,“金簪”喻“宝钗”,“雪”,谐音“薛”,句意暗寓其结局之冷落与凄苦。“堪怜咏絮才”(怜其才)、“玉带林中挂”,指林黛玉,“玉带林中挂”,前三字倒读谐“林黛玉”三字,又暗示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牵挂。
d后面又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也有四句写云:“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明确:前两句写探春虽然才精志高,但时运不佳。后两句写探春于清明时节远嫁海隅,其命运“像风筝一样”,一去不返。
e后面忽见画着个恶狼,追扑一美女,欲啖之意。其书云:“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明确:“子”、“系”合而成“孙”字,指迎春的丈夫孙绍祖。“判词”寓意迎春被“中山狼”般的孙绍祖迫害致死。
任务2:说说你在阅读《红楼梦》中哪些地方描写比较多?描写语言体现出什么样的风格?明确:①小说描写园景居所时渗透诗情画意。
单单是描写潇湘馆,就曾这样描写过:
第十七回贾政带贾宝玉等人大观园题对额,所到之处俱是佳景,不经意抬头看见“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三句简洁的文字,写出潇湘馆环境之美。匾题“有凤来仪”,因传说中凤凰以竹实为食,题名含义与环境特征十分切合。贾宝玉题联云:“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鼎炉上烹茶已止而水烟尚绿,幽窗前下棋已罢而手指还凉。这种烟绿香清、幽凉淡雅的氛围,都是因为窗外翠竹茂密,绿意透窗入屋产生的感觉。
第十八回元妃省亲时贾宝玉赋诗,有“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之句,再次对潇湘馆的环境作了优美的形容。
第二十六回贾宝玉信步走到一处,只见“凤尾森森,龙吟细细”,正是潇湘馆。“凤尾”原指凤尾竹,又泛指一切竹子;“森森”是树木茂密的样子;“龙吟”形容声音深沉细碎。
第三十五回又借助林黛玉之眼,再次摹写潇湘馆夏日的清凉雅致:“只见满地下竹影参差,苔痕浓淡”,“只见窗外竹影映入纱来,满屋内阴阴翠润,几簟生凉”。“竿竿”“个个”“森森”“细细”“阴阴”均为叠字词,“参差”为双声词,“浓淡”为对举词。
小说对第一女主人公林黛玉的居处环境,用简洁清雅的诗笔反复皴染,突出了“绿”和“凉”,不仅诗意盎然,画面感强,声色俱佳,而且这个幽静清雅的居处,正适合林黛这样一个清雅多愁的诗意化少女居住。其他如蘅芜苑内只草无花,藤蔓萦绕,异香弥漫,自然素朴,一扫浓艳娇妍、花红柳绿气象。稻香村里有百株杏花,更兼桑榆槿柘,青篱土井,佳蔬菜花。怡红院数本芭蕉,一株西府海棠;秋爽斋芭蕉舒展,梧桐高大。作者在小说中人择居之前,已经预先设计了与他们个性相符、气质相宜的诗意化居处环境。
②小说描写人物肖像时富有文化韵味。
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见到迎春是“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探春是“削肩细腰”“俊眼修眉,顾盼神飞”。《诗经?硕人》中的经典语词:“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林黛玉的容貌偏从贾宝玉眼中看出,重点描画她的“罥烟眉”“含情目”,她的娇靥与泪光,她的聪慧与病弱,尤其是“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一个面容娇媚、形体袅娜的美少女如在读者目前。
第八回贾宝玉去梨香院,见到宝钗“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如银盆,眼如水杏”,可知宝钗是一个眉眼盈盈、丰满白润、健康端庄的美少女。
③小说描写人物心理时注重细腻真切。
第三十二回林黛玉知道史湘云来了,要去观察一下贾宝玉的态度,结果无意中听到宝玉背地里一片私心称扬自己,“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她因知己获得认同而喜,因宝玉不避嫌疑而惊,因宝钗横亘其间而叹,因自己不能久待而叹。林黛玉喜、惊、悲、叹的原因都借黛玉自己的心理活动揭示出来,千回百转,无奈落泪,转身离去。
第三十四回宝玉赠帕之后,林黛玉不觉可喜、可悲、可笑、可惧、可愧:她因悟出赠帕含义而喜,因不知命运走向而悲,因旧帕如无深意而觉可笑,因宝玉私相传递而觉可惧,又因自己每每会错宝玉情意而惭愧。林黛玉左思右想,心情激荡,五内俱燃,顾不得嫌疑避讳,写下题帕三绝句。
小结:《红楼梦》描写景物诗意形象,描写人物底蕴丰厚,描写心理细腻真切,表现出描写语言注重细节,总体呈现诗意化。
四、探究《红楼梦》叙述语言的特色任务:品读“大观园试才”中宝玉的题对,分析贾政的反应和后来居住者的特点,你能发现小说叙述语言中有哪些隐喻?小结:叙述语言就是叙述人的语言,是人物语言除外的其他叙述,再抛开专门的描写语言,我们可以把叙述语言作为分析语言的综合考量。叙述语言可以看内容的前后对比,人物关系,人物反应,景物和人物的关系等。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园。”所以在阅读小说的叙述语言时,应该有注意小说透露的或关涉情节或关涉人物命运或关涉时代文化的隐含信息。
五、学以致用:分析张爱玲小说语言的相似性学以致用任务:从以上人物语言、描写语言、叙述语言三个方面,比较张爱玲小说语言与《红楼梦》语言的相似性,试写一篇字的专题小论文。张爱玲曾写过《红楼梦魇》这样颇具考证性的书,她戏称自己是“十年一觉迷考据,赢得红楼梦魇名”。以“梦魇”为书的标题,表达出张爱玲对《红楼梦》的痴迷、上瘾达到疯狂状态,含义激烈而富于感情。她的一些小说,也较为明显看到对《红楼梦》的模仿痕迹。
1人物语言:符合人物性格和心理,极富个性
张爱玲笔下的许多人物语言代表了人物性格,什么人说什么话,什么话只能由什么人说,闻其声,知其人。人物语言各有各的语气,切合人物身份、气质。《沉香屑·第一炉香》中,葛薇龙初见姑姑梁太太,说是葛豫琨的女儿,梁太太辟头就骂问:“葛豫琨可死了?”其骄横跋扈跃然纸上,语气非常符合她冷酷、自私、六亲不认的个性。而在园会上,她的每一句话都周到、熨贴,极符合她交际花的身份。《倾城之恋》中,范柳原是个浪子,所以他在爱情的表白上总是飘忽游移的.自流苏想要一个明确的答案,偏偏就那么难。《花凋》中,川嫦的父亲不愿为女儿治病,却说了一筐子话来遮掩,“现在西药是什么价钱,你是喜欢买药厂股票的,你该有数呀。明儿她死了,我们还过日子不过?”《金锁记》中,曹七巧在儿子新婚之日,对着女儿评自己的儿媳妇:“还说呢!你新嫂子这两片嘴唇.切切倒有一大碟子。”又在女儿订婚时,对带着憧憬高兴的心情回家的女儿冷言冷语地讥诮道:“这些年来,多多怠慢了姑娘,不怪姑娘难得开个笑脸。这下子跳出了姜家的门,趁了心愿了,再快活些,可也别这么摆在脸上呀——叫人寒心!”心中的嫉妒和忿恨玄然语中。
2描写语言:中国化与中西合璧
《红楼梦》中拥有苗条身量和风骚体格的王熙凤,其“丹凤眼”呈“三角状”“柳叶眉”成“吊梢”之形,鲜明地勾画出王熙凤肖像的典型特征。这既有别于中国传统审美观中“美女”标准。也将凤姐泼辣、善使手段的性格凸现出来。又让人深感其美丽容貌掩饰下的威严与肃杀。张爱玲的《金锁记》里曹七巧长了一双颇具“熙风情韵的“三角眼”,但却生了两弯“小山眉”,且配在“瘦骨脸”上,加之“朱口细牙”,不仅彰显出差别,又令人深觉其肖像之尖酸与刻薄。《倾城之恋》中自流苏生有“一双娇滴滴,滴滴娇的清水眼”,可“眉心很宽”,且“脸庞原是相当的窄”,于是其脸型、眉毛和眼睛之不协调,暗示出自流苏与她所处环境的不和谐。而《金锁记》中季泽则有“湿眉毛”和“水汪汪的黑眼睛”,眼里“永远透着三分不耐烦”,于是季泽那轻浮、不可靠的性格特征就一展无疑。上述诸例中,可见作者简单勾勒人物富有特征的外貌,多少还是有点《红楼梦》的影子。
3叙述语言:雅俗融合,隐喻象征
描述家庭日常生活的共同需要,人物语言多注重用俗语,极富表现力的口语、方言词汇,贴切的成语、歇后语等俗语,使得小说平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给读者留下身临其境的亲切感。
张爱玲小说也将诗文配置在小说的叙事语言中,用浓郁的书面语言,又不露痕迹地将通俗浅白的口语有选择地配置到高雅的书面语当中,让简洁严谨的成语、古语词和活泼生动的俗语、歇后语夹杂在一起,让长句短句交互出现,甚至将叙事语言和人物动作、对话、心理及环境描写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雅与俗成功调和。
张爱玲小说的象征既有类似《红楼梦》的“隐喻”,更多的是和人的心理活动结合在一起的。如《金锁记》这个题名本身便是一种象征,它隐括主人公独特的遭际和命运,足以笼罩全部情节,起点睛作用。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凋敝的太阳、短暂的残虹,正是人物灰暗、落寞心绪的写照。作家更为常用的意象是月亮和镜子,总的情调是苍凉、凄冷。
4张爱玲语言的现代感
但张爱玲对人性的分析,又带有现代感,她描写的生存感受往往是以一个现代人的思维方式来感知和传达的。《沉香屑第一炉香》:“然而在这灯与人与货之外,有那凄清的人与海——无边的荒凉,无边的恐怖。她的未来,也是如此——不能想,想起来只有无边的恐怖。”这是薇龙的一段感受。在金钱的引诱和逼迫下,她逐渐走向人性的沦落。《封锁》:“一只乌壳虫从房这头爬到房那头,爬了一半,灯一开,它只能伏在地板的正中,一动也不动。在装死么?在思想着吗?整天爬来爬去,很少有思想的时候的罢?然而思想毕竟是痛苦的。宗桢捻灭了电灯,手按在机括上,手心汗潮了,浑身一滴滴沁出汗来,像小虫子痒痒地在爬。他又开了灯,乌壳虫不见了,爬回窠里去了。”封锁前,吕宗桢和吴翠远在电车里邂逅,两人宛然是一对知己,吕宗桢似乎在谈话中获得了心灵的宽慰和解脱。封锁解除:他又回到那没有生趣而又麻木的生活里去。
六、小结典范小说《红楼梦》三种语言的特色:
人物语言——个性化(传承中更加典型)
描写语言——诗意化(有自己的独创性)
叙述语言——隐喻化(有很强的独创性)
作者简介丁慧真,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中学高中教师,王君青春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跑步坚持者,热爱生活,热爱语文,心向青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