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这部包含万象的百科全书里,大大小小仅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近百个。无论是一直罩着主角光环的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人,还是一些仅出场一两次的小人物,无不个性鲜明,跃然纸上。可以说,仅从人物形象刻画来说,作者曹雪芹就会我们描绘了一副人物繁杂却栩栩如生的浮世众生相。
这些人中,贾赦贪婪荒淫,贾政假装道学,王夫人冷漠虚伪,邢夫人吝啬异常……至于袭人不惜与宝玉偷试以上位的深沉心机、晴雯的高洁、秋纹的跋扈、小红的逆袭、芳官的不知天高地厚、春燕的懂事孝顺、平儿的善良稳重、鸳鸯的忠诚刚烈等等,一众性格各异、命运不同的丫环们,也是千人千面,精彩纷呈。
而在这部作品里,还有一类人,却缺少一种警示的界限和自省的智慧,或为权力,或为金钱,或为欲望,恣意妄为,最终命运悲惨。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没有敬畏之心,如此也造成了人生的悲剧。
一、贾雨村:对权力没有敬畏之心
贾雨村一直很努力,可以说是一个上进青年。“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正是他怀才不遇的内心写照。乡绅甄士隐非常欣赏他的才华,热心资助他盘缠以考取功名。然而甄士隐随后却连连遭受厄运,掌上明珠英莲被拐走,家中房子失火,家产尽失,可谓是家破人亡。心灰意冷之际,甄士隐受到点化出家。
贾雨村考取功名上任之后,遇到了一件棘手的案子。自己依托连宗的贾政之外甥薛蟠因与他人抢一个美貌女子惹下人命官司。在当年的葫芦庙曾做过小沙弥的门子提醒贾雨村,这个涉事的女孩子正是当年资助贾雨村的恩人甄士隐的女儿甄英莲,曾因为看花灯走失。
明明知道官司的主角是自己恩人的女儿,本可以尽自己一己之力报达当年甄士隐的恩情,就算不得罪贾家,但至少不让甄英莲落到呆霸王薛蟠之手,任由她为仆为奴,就更不会有后面受到薛蟠和夏金桂的荼毒,年纪轻轻就惨死的凄惨命运。
为了自己的前途,贾雨村判了一个“葫芦案”,他徇情枉法,设下乩坛,称死者冯渊与薛蟠因夙孽相逢,助纣为虐帮助凶犯逃脱,一面谎报薛蟠已死,一面又让薛家给了屈死的冯渊家一些银子好堵住嘴,如此稀里糊涂判了这个案子,只是可怜了甄英莲。
案件审理结束,贾雨村又怎么做呢?为了把自己利用权力竭力摆平此事的经过并表明自己对贾家的忠诚:
雨村断了此案,急忙作书信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不过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等语。
贾雨村凭借曾当过林黛玉老师的经历,在林如海的举荐下,取得了贾政的信任,成功攀附了贾家,取得了政治上的强有力的依靠。恰逢贾元春封妃,王子腾这个幕后实力派风云直上,贾雨村攀附上了贾政及王子腾这两棵大树,仕途可谓是飞黄腾达,短短几年时间,他的升职之路开了挂,从判薛蟠案时的应天府,升到了大司马。
贾赦看中了石呆子收藏的扇子,委派贾琏去交涉购买。贾琏虽然风流好色,但三观还是比较正的,仗势欺人、强夺豪取的事情他做不出来。
偏偏这个石呆子对扇子视若珍宝,无论出多少钱也不卖,贾琏就没有完成贾赦交给他的这项任务。
听闻这件事之后的贾雨村是怎么做的呢?他利用自己的权力,设了一个陷阱,诬陷石呆子拖欠官银,把他抓到衙门里去,用变卖家产赔补,趁此之际把这些扇子充公抄了来,再作官价送给贾赦,而爱扇如痴的石呆子却不知是死是活。
可以说,这是一件典型的伤天害理、明目张胆的谋财害命事件。但贾雨村并不在意,因为这件事他想方设法地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为贾赦解决,无疑与贾家的关系变得更亲密了。
可以说,权力是他用以攫取资源和利益的最佳手段方式和目的。
谁知雨村那没天理的听见了,便设了个法子,讹他那石呆子如今不知是死是活。
相比贾雨村不择手段,利用权力疯狂换取资源,贾琏公正公平的交易就显得极为无能。并且善良的贾琏也不忍心为了几把扇子强取豪夺,他对贾雨村的这种行为十分不耻,说为了几把扇子要人命不是什么好人,结果遭到贾赦一顿臭骂加毒打。
平儿咬牙骂道:“都是那贾雨村什么风村,半路途中那里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认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来!……二爷只说了一句:‘为这点子事,弄得人坑家败业,也不算什么能为!’……”
从平儿的这段话可以看出,在贾雨村眼中,权力高于一切,仕途高于一切。
只要能够得到类似“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赞赏,石呆子这样如草芥一样平民的生命和财产根本不足为惜,为着自己的官位前途,他不惜踩踏自己的良知和尊严等,对待权力不是心存敬畏,为百姓谋取福利,而是滥用职权,使权力成为损害如石呆子这样平民百姓的利器。
贾雨村在追逐名利的过程中,放弃了读书人的准则,一步步丧失了做人的底线,一方面他想尽办法跟贾府套近乎,向贾府卖人情,不仅讨好贾赦,还常常拜访贾政,而且每次都要见宝玉。此时的贾府是他的保护伞,也是他仕途晋升的梯子。且通过贾府,他搭上了四大家族,从此走上了仕途上升的快车道。
高鹗续书后40回与原著不同,在这里不作探讨。但从《好了歌》注释来说,“因嫌乌纱小,致使枷锁杠”,最大可能就是贾雨村结局的写照。
按照曹公的本意,贾雨村滥用权力,因为没有敬畏之心,极有可能随着贾家权势的式微而投靠新的权贵,最后可能因贪腐或政治斗争走进牢狱。
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贾雨村偶然被荐当了林黛玉的老师,游历至智通寺:
忽信步至一山环水旋、茂林深竹之处,隐隐的有座庙宇,门巷倾颓,墙垣朽败,门前有额,题着“智通寺”三字,门旁又有一副旧破的对联,曰:“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红楼梦》草灰蛇线,伏脉千里,可以说,这副对联正是警示之语,是对即将飞黄腾达的贾雨村的一个提醒。然而,贾雨村看到了,也悟到写这副对联之人是“翻过筋斗来的”,却在追名逐利的过程中,失去了对权力的敬畏,可以说是忘记了初心,从而落得“致使枷锁扛”的结局。
二、王熙凤:对信仰没有敬畏之心
王熙凤有多复杂?
最著名的莫过于王昆仑先生的那一句评价:“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
在王熙凤身上,真诚与虚伪、善良与狠毒,热情和冷酷,这些矛盾的对立面,是如此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她能干泼辣,她精明狠毒,所以有人看重,有人欣赏,有人忌恨,有人畏惧。
判词里说她“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句话给人误导,仿佛她的死因是聪明太过。
真是这样吗?
秦可卿停灵铁槛寺,为了休息方便,特意将旁边的馒头庵腾了出来供他们休息。馒头庵的老尼净虚请求王熙凤用贾家的权势强势命守备与张家退亲。
在老尼的巧舌如簧下,王熙凤假借贾琏之名,用手中的资源关系逼人对方退婚,不想却逼死了一对素未谋面的青年男女,事后,她毫无任何愧意,把两银子一股脑儿卷进腰包。
她的话说得也是无惧无畏的:
凤姐听了这话,便发了兴头,说道:“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你叫他拿三千两银子来,我就替他出这口气。”
她坦言自己不怕阴司报应,视他人性命为草芥。对于退婚之事,她敢在讲究因果落回的佛门净地放言,口气狂妄至极。
在清虚观,她敢当着诸神金身发威,一个嘴巴子打得小道士一头栽倒,再怎么说小道士也是神前供职人员,她根本没有什么忌惮。
王熙凤虽然出身高贵,但贵为四大家族的金陵王家的千金,居然没受任何传统的文化教育,不识字,当然就更谈不上去读诸子百家的圣贤书以及圣人之训。
对于仁义礼智信,王熙凤是一概不知的,在她眼里只有金钱和权力,而没有任何信仰,缺乏做人处事的最基本道德准则。
她理家的才干,完全来自与生俱来的天分以及后天的实战经验,能干是能干,但是没有基本道德素养自我约束,就变得很可怕,如同猛虎出笼野性难驯。
王夫人整日吃斋念佛假慈悲,贾母素日里惜老怜贫,王熙凤是没有任何信仰的。
信仰,是一个人相比于对自我精神世界的照看与监管。
王熙凤不识字不读书,就不会思考,自然不会有“一日三省吾身”的觉悟,所以她对秦可卿临终托梦之言根本不会放在心上,更对贾母、尤氏以及李纨明里暗里的多次敲打提醒置若罔闻,非要一条道走到黑,最后吃了大亏。
一个人如果没有信仰,就很难有感恩与敬畏,没有感恩就不懂知足;没有敬畏就无事不敢。
古语说:“凡善怕者,心身有所正,言有所规,纠有所止,偶有逾矩,安不出大格。”
在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打秋风之际,王熙凤虽然不是自愿行善,但与人玫瑰,手留余香,广种福田,必得善报。她的无心温暖之举,也不小心给自己留下了福报。
贾府败落以后,侠肝义胆的刘姥姥知恩图报,倾其所有解救了王熙凤的女儿巧姐,可谓冥冥之中自有注定。
正如那首曲子所书:
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减,上有苍穹。
三、司棋:对制度没有敬畏之心
司棋,贾赦之庶女迎春房里的首席大丫头。可能是因为外婆王善保家的是邢夫人的陪房这样多少有点脸面,所以司棋才在迎春处当差。
也许是家生子的优势,司棋是非常有优越感的。因为突然想吃蒸鸡蛋就打发小丫头莲花去小厨房强要。殊不知小厨房是因为天气冷了为了方便黛玉宝玉这些主子们专设的,她根本就没有这个权利。
但在司棋眼里,哪里有什么制度可言?
身为副小姐的她随意差遣小丫头,到小厨房去发号施令。虽然柳嫂子为人也很势利,话说得也不听,但毕竟是司棋无理要求在先,而且如果大观园中人人都像这样提要求,柳嫂子她们又如何忙得过来呢?
被拒绝后的司棋不是选择忍气吞声,而是带着一帮小丫头们到小厨房实施打砸。这根本就是对制度的一种漠视。
如果说打砸小厨房尚有情可原,但这一次,她对制度进行了无底线的碰触,可以说是毫无敬畏之心了。
未婚女子与人私通,这不仅是漠视礼法,而且是一件关乎性命的大事。那时候一个女人的名节,是和性命相关联在一起的。而且一经发现,也会没有任何立足之地,最低也是要被撵出去的。
同样伶俐能干的小红和贾芸情投意合,也只敢偷偷地传一块手帕,就这还是小心翼翼,绝不敢有丝毫越矩。
但司棋却胆大妄为,在大观园内竟敢私会,完全无视任何礼法,这分明就是自做孽,不可活。
直到抄捡大观园,她被当众搜出了偷情的信物,以一种极不体面的方式被赶出。
直到此时,她见人就四处求情,全无平日里的张扬跋扈。而婆子们,也毫不留情,对她推推搡搡,口中还嘲笑说,“你如今也不是副小姐了”,由此可见,平时的司棋是有多么不招人待见了。
制度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易·节》:“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用社会科学的角度来理解,制度泛指以规则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
大闹厨房,私会情人。从这两次浓墨重彩的与司棋有关的事件描述中,可以看到,司棋在大观园中,明知不可为,却屡屡触碰制度,还到处横冲直撞,肆意挥霍着自己原本就不多的可供消耗的资本。
最终,她工作没了,原本寄托着希望的爱情也没了。司棋对这个世界感到绝望,撞墙而死。
朱熹在《中庸注》中说:“君子之心,常存敬畏。”
贾雨村对权力没有敬畏之心,滥用权力换取仕途资本和政治利益;王熙凤对信仰缺乏基本的敬畏之心;司棋对制度漠视没有敬畏之心,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古人也云:“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
敬畏是人生的大智慧,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行为准则。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就不懂得尊重和害怕,往往就变得肆无忌惮、为所欲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甚至无法无天。凡事都有因果,最终都会吞下自酿的苦果。
人生在世,应当常存敬畏之心,时刻自省、自警、自律,方能获取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