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87红楼梦学中华传统礼仪三

北京哪间荨麻疹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708/9159711.html

木雕床屏画,雕刻多是“八仙过海”、“麒麟送子”、“和合二仙”、“金龙彩凤”、“喜上眉梢”等喜庆吉祥的题材,这个是八仙过海。红漆箱,是专门装小件红妆物品的,是婚嫁专用的礼仪用具,雕刻喜庆吉祥动植物和人物故事,这张,镏金包边上面有花形图案。彩绘鸳鸯盒,装针线用的一种精致小盒子,既美观又实用。古代用于祭祀的动物叫“牺牲”,色纯为“牺”,体全为“牲”。牺牲就是指毛色单一的动物的完整身躯。牺牲一般指猪、牛、羊。《左传·曹刿论战》中有这样的话:“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猪,没有牛。牛、羊、猪全备为“太牢”。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王公祭祀用少牢。这里,贾府祭祖用的是少牢,猪和羊。“只见贾府人分昭穆排班立定,凡从‘文’旁之名者,贾敬为首;下则从‘玉’者,贾珍为首;再下从‘草头’者,贾蓉为首。左昭右穆,男东女西。”左昭右穆,从周开始祭祖礼仪就实行昭穆制度,始祖居中,始祖的下一代为昭,居左,昭辈的下一代为穆,居右。这里,中间是文字辈的贾敬、贾赦,左边是玉字辈的,依次是贾珍、贾琏、贾宝玉、贾环,右边是草字辈的,依次是贾蓉、贾芹、贾芸、贾兰。(仅说认得的,还有几个族中子弟不认识)注意,这里左右是相对于祖先牌位说的。宗祠一般是坐北朝南,所以左东右西。

左昭右穆,男东女西。女辈只能在西边。看传菜顺序,体现辈分。贾蓉之妻胡氏最先。(贾蓉是草字辈的,辈分最小)胡氏传给凤姐。(贾琏是玉字辈的)凤姐传给尤氏。(贾珍是玉字辈的,是贾琏的哥哥)

尤氏传给王夫人。(贾政是文字辈)

王夫人传给邢夫人。(贾赦是文字辈,是贾政的哥哥)

邢夫人传给老太太。(老太太是贾代善之妻,贾代善是代字辈)老太太端菜上桌。“谁知凤姐之女大姐儿病了,正乱着请大夫来诊脉。大夫便说:‘替夫人奶奶们道喜,姐儿发热是见喜了,并非别病。’”“见喜”是患上天花,那个时候还没有什么预防措施,很多小孩就是生天花而夭折(曹雪芹的幼子就是这么死的),但是一个人只要得上一次天花,就有了免疫能力,以后就不会再得。因此当时人对小孩出天花有一种矛盾心理:就像面对一个险关,知道通过了就再没有这样的险情,又担心一旦过不了,就要付出生命的代价,所以就连用词也多了忌讳,用“见喜”来代替。痘疹娘娘相传是专管小孩痘疹的神。痘疹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包括水痘和天花。通常在婴幼儿时期发病。在科学不发达,医药条件落后的情况下死亡率极高,曾被视为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关口。当时人们面对痘疹,除了竭力去医治外,就是求痘疹娘娘保佑。桑虫猪尾(桑虫就是蚕)所谓“茧如豆,破可出;猪短尾,不久长”,讨口采罢了,还是得吃药。痘即豆,故古人忌讳。煎炒需豆油,有豆便是不吉,故忌之。再者生病者忌荤腥,从医学上讲也要忌之。康熙得过天花,经过十二天才好,痊愈举行“送圣(痘疹娘娘)”仪式,流传至民间,认为痘疹会持续十二天,出痘十二天后要举行“送圣”仪式。斋戒,就是夫妻分房,不能行房,禁欲净身,以示对痘疹娘娘的敬意,求得保佑,早日去病消灾。记得曾经看过一片文章,说古人为什么喝茶时要把茶盖向外翻(如下面87版的图),一则茶叶再好也难免有茶叶末子,茶盖向外翻可以很好地避免把茶叶末也喝进嘴里;二则也是为了遮住自己的牙齿。新红不把茶盖向外翻也就算了,还专门从侧面把蒋梦婕喝茶时的狼狈相都拍了出来,真不知道摄影师是怎么想的~~盖碗茶,上有盖、下有托(也叫船),中有碗的茶具。又称“三才碗”“三炮台”起源于唐代的四川,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为什么品这种茶要用盖子刮一下?一是为了拨开漂在面上的茶叶,二是在水面轻轻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滚,轻刮则淡,重刮则浓,十分奇妙,大家不妨一试。吃这种茶,要像下面一样茶盖放在碗内,一是防止茶叶随着水流吃到嘴里,二是随时刮茶,品味浓淡和茶香,还要细品慢饮。探花的女儿,贾雨村的学生,这些吃茶的道理不会不知道吧。腰带,在古代也叫“衿”。《说文·系部》:“衿,衣系也。”富贵人家的腰带一般有两类,一类是皮革的(也叫鞶带),一类丝质的,丝质腰带又分宽带状的丝巾和细绳状的丝绦两种。金腰带银腰带那更是达官显贵才用的。贵族男子一般系皮革腰带,或者丝质的丝绦(就是用蚕丝绞合的细绳);贵族女子一般系丝巾,有身份地位的女子才能系皮革腰带和丝绦。普通人家、下人一般只能系布条,就是最普通的腰带,但贾府的是大富大贵的人家,所以,丫头们一般也系着丝巾,但是,绝不可能系皮革的或是丝绦。这里,贾琏系的是丝绦。旁边林之孝是布条。

下面是丫头,而且都是大丫头,晴雯是宝玉的大丫头,小红是凤姐的大丫头(从宝玉那挖走的),所以虽说是丫头,也可以系丝巾,和的L的布条比明显好多了。再说,她们是国公府的丫头,所以,系丝巾没问题。这张,宝玉皮革腰带,茗烟是布条。这张,女官才能系皮革腰带。这张,鸳鸯系的是丝巾,刘姥姥系的是布条。腰带是系外衣的,汗巾子是系内衣的,这里,松花汗巾子是系在里面的这才是宝玉系的腰带,华丽!再说,也不会皮革的、丝绦都缠上。看老版女孩子随时随地的兰花指,这体现的是气质与修养。品茶,兰花指。兰花指,优雅。婆子手扶着,方显林妹妹弱不禁风,金枝玉叶。兰花,这不是装出来的,这是自然动作,三年的诗书礼仪的培训不是盖的。古时候,床沿是不能随便坐的,那是服侍别人时坐的地方,特别是床上睡着人,你坐床沿,同性还好,人家会以为是在服侍,一男一女就不好了,被人看到,容易生是非。这里,紫鹃坐床沿是服侍林妹妹。这里,袭人坐床沿,那是下人服侍主子坐的地方。宝姐姐不能随便坐那个地方。因为袭人“出去走走了”(上厕所),宝姐姐一时忘了情,就坐在床沿了,这说明宝姐姐还是喜欢宝玉的。林妹妹看到了。林妹妹看到宝姐姐这么不顾身份,忘了情的坐在宝玉身边,赶蚊子,给宝玉绣衣服,有些吃醋,所以先是觉得好笑,然后想进去笑话宝姐姐,不过此时湘云住在宝姐姐屋里,和宝姐姐关系好,就把林妹妹拉开了,林妹妹不情愿的走了。后来,还是在宝玉面前奚落了宝玉,说“看在人家(宝姐姐)给你赶蚊子的份上,你也该去呀”(凤姐的生日,宝姐姐去,宝玉不想去)。这张,笑的太美了,不要说笑不露齿,这里只有湘云妹妹在,不用那么正经,这才是小女儿情态,而且,林妹妹也马上用扇子挡了。林妹妹想进去笑话宝姐姐,湘云拉她走了,林妹妹不情愿的走了。中秋专题。民间有俗语说“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就是说男子不拜月神,女子不拜灶王爷(传说中的司饮食之神),这里,中秋拜月,女眷拜,男子不拜。中秋拜月,要用菊毯,以合时令。拜月神,一般可以拜嫦娥,拜太阴星主(太阴星即月亮),也可拜唐明皇。这张就是唐明皇,画上反映的是唐明皇游月宫(中为唐明皇,另两人为申天师何鸿都道人)。唐明皇游月宫唐明皇非常喜欢赏月,据说有一年的八月十五日,唐明皇邀请申天师和鸿都道人一起赏月,就在三人望着月亮把酒言欢之际,他突然心血来潮,想要到月亮上游历一番,申天师马上做起法术,带着唐明皇、鸿都道人到月亮上。在那里,唐明皇看到一座写着“广寒宫”的巍峨宫殿前,有一群婀娜多姿的仙女(嫦娥),随着音乐翩翩起舞,令他们看得如痴如醉,回到人间后,唐明皇便凭着记忆,把在月宫听到的音乐,谱成一首优美动听的曲子,然后配上模仿月宫仙女舞姿的舞蹈,就成为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舞曲”。拜月,要设上大香案,摆上各种供品,在有月亮的方向安放月神,向月亮祭拜。供月的食品中,月饼是绝对不能少的。祭月的各种时令果品中,有板栗、葡萄、西瓜、石榴等,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切成莲花状,只是为了配合中秋的节日气氛,增加喜庆吉祥,无特殊含义),或雕成牛形,取“犀牛望月”之意。

拜月要用斗香。清《金陵岁时记》“中秋斗香”条中写道:“中秋祀月陈列果实,如菱藕栗柿之属,扎香如宝塔形,名曰‘斗香’。“这里,扎成宝塔一样的香就是斗香,一斗香往往可燃烧一夜。月饼摆成塔状,叫做”竖中秋“,和天上明月争辉,以此庆贺中秋。祭拜月神,要燃红烛。月饼摆成塔状,叫做”竖中秋“,和天上明月争辉,以此庆贺中秋。拜月要烧月光纸,月光纸:绘有月神和月宫的纸,旧俗为中秋节祭月之用。这里月光纸因为已经打过,看不出来画面内容了。纸钱在烧之前是要经过”打钱“这一环节的,就是是用木槌和铁制的钱模,把钱的形状打在纸上,因为人们认为打过的纸钱才能在阴司流通,才能烧,大家是不是见过打纸钱?清《燕京岁时记·月饼》:“纸小者三寸,大者丈,致工者金碧缤纷。家设月光位于月所出方,向月供而拜,则焚月光纸,撤所供,散家之人必遍。”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所以这里老太太叫尤氏回家和家人团圆。还是五服的问题(前面说过),尤氏的公公贾敬过世,儿女就要服斩衰三年,现在,指过去了两年多,孝服未满,在节日里就不能尽兴,要时常哀思逝者,所以,尤氏说不回去,陪老太太就好。刺绣,这个把布撑开的圆环叫绣绷,是为了把布绷紧,方便走针下线。玩过十字绣的mm都知道。这是宝姐姐在绣牡丹,好鲜亮的活计!注意兰花指,优雅极了!在寿怡红群芳开夜宴那会宝姐姐抽的签就是牡丹,牡丹是我国传统名花,富丽堂皇,国色天香,自古就有富贵吉祥、繁荣昌盛的寓意,代表着中华民族泱泱大国之风范,宝姐姐端庄贤淑,与牡丹相得益彰。这里晴雯用剪刀拆线,比上面那把剪刀好看多了,应该是专门的刺绣用拆线刀。这个大的架子叫绣架,是在大幅布料上刺绣时撑布用的。簪子不光有固定头发和装饰的作用,还可以剪烛花,拨烛芯,使烛光更明亮。这里,晴雯就在用簪子拨烛芯。可以吃东西时挑瓤用,这里吃的是什么?核桃?松瓤?板栗?这儿应该是板栗,看桌子上的板栗壳。古时候,调戏和淫辱母婢是死罪,明清尤甚,不然,贾政就不会往死里打宝玉了。而下人挑唆主子闹事也是重罪,这里,金钏和宝玉一个调戏母婢,一个挑唆主子闹事,都是该重罚的,但一个是主子,是大家的心肝宝贝,一个是下人,结局就可想而知了。

金钏挑唆宝玉去捉奸,捉环儿和彩云的丑事(这两人关系暧昧),这是叫人家兄弟不合,对下人来说是重罪。但王夫人只惩罚金钏,对儿子的错误不管。金钏投井,宝玉开溜了。

很多人对云板敲四下不解其意,以为是报时,四更天,其实不是的,云板是报信用的,神三鬼四,好事敲三下,坏事敲四下,秦可卿死了,就敲了四下,是报丧的意思。而打更的是下面这个人,打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夜间报时制度,由此产生了一种巡夜的职业——更夫,更夫也俗称打更的。人们常在古装电视剧中看到晚上咚!咚!咚!——“鸣锣通知,关好门窗,小心火烛!”咚!咚!咚!——“寒潮来临,关灯关门!”咚!咚!咚!——“早睡早起,锻炼身体!”的场面,就是打更。而且,不同的更次不一样。打落更(即晚上七点)时,一慢一快,连打三次,声音如“咚!——咚!”,“咚!——咚!”,“咚!——咚!”;打二更(晚上九点),打一下又一下,连打多次,声音如“咚!咚!”。“咚!咚!”;打三更(晚上十一点)时,要一慢两快,声音如“咚!——咚!咚!”;打四更(凌晨一点)时,要一慢三快,声音如“咚——咚!咚!咚”;打五更(凌晨三点)时,一慢四快,声音台“咚——咚!咚!咚!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bangtech.com/afhpz/176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