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郝斐然
号外,号外!
中国武侠走向世界啦!
22日,
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首次被译成英文出版,
由英国麦克莱霍斯出版社面向全球发行。
此消息一出,
中国网友坐不住了!
感觉自豪的同时,
更是操碎了心:
“武侠的意境太难翻译”,
“西方人不能理解金庸”,
怎么办?
讨论最多的,
还是各种武功招式和人物名号如何翻译。
“打狗棒法”、“降龙十八掌”、“九阴白骨爪”、“碧海潮生曲”、“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
这些意蕴无穷的词汇,
真的能被完整地翻译和传达吗?
金庸的著作难翻译是翻译界公认的,
很大一部分原因,
是独特的“金庸体”语言半文半白间杂律诗,
四字格和成语典故比比皆是。
同时,
大师作品里文化深奥,
意境更是难以捉摸。
瑞典姑娘安娜·霍姆伍德是这本书的译者,
她学习中文多年,
尤其偏爱中国古典文学。
然而,
从产生翻译的念头到最终出书,
她用了将近6年时间。
她说,
她的翻译不追求“字字对应”的准确,
而是更注重通顺易懂,
希望达到“就像金庸在和读者用英文讲话”的效果。
“肯定会有读者在看我的翻译时忍不住对比原著,
一想到这点我就紧张,
但我真的尽力而为了。”
那么,
这部著作究竟是如何翻译的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书的封面,
书名《射雕英雄传》,
被译为“LegendsoftheCondorHeroes”,
秃鹫英雄的传奇。
虚构出来的那些盖世神功、无敌招式是这样的:
“降龙十八掌”,
被译作“the18palmattackstodefeatdragons”,
击败龙的十八掌击。
“九阴白骨爪”,
被译作“NineYinSkeletonClaw”。
九阴骷髅爪。
还有人名:
郭靖是“GuoJing”,
杨康是“YangKang”,
但黄蓉被译为“LotusHuang”,
倒译成黄莲花就很接地气了;
杨铁心被译为“IronheartYang”,
算是结合得很完美;
郭啸天被译为“SkyfuryGuo”,
想想一怒冲天的画面的确很带感;
包惜弱被译为“CharityBao”,
倒是很贴合仁慈善良的性格特点,
穆念慈则是“MercyMu”。
书中其他角色翻译也很有趣,
比如“五绝”中的东邪黄药师是“TheEasternHereticApothecaryHuang”;
中神通王重阳是“DoubleSunWangChongyang”;
梅超风是“CycloneMei”。
此外,
译作的部分语句也见于报道。
例如,
这段郭靖与女扮男装的黄蓉首次相见的描写。
原文:那少年微微一笑,道:“还没请教兄长高姓大名。”郭靖笑道:“真是的,这倒忘了。我姓郭名靖。兄弟你呢?”那少年道:“我姓黄,单名一个蓉字。”
译文:“Ididn’taskyouyourname,”hesaidandsmiled。“Yes,weforgot。MyfamilynameisGuo,mygivennameJing,meaningSerenity。Andyou?”“MyfamilynameisHuang,mygivennameRong,meaningLotus。”
(“我还没问你的名字,”他笑着说。“是的,我们都忘了。我姓郭名靖,意为平静。你呢?”“我姓黄名蓉,意思是莲花。”)
靖,意为平静?
小伙伴们,
你们怎么看?
有评论指,
虽然译文“流畅”,
但有些中文的韵味还是没能用英文传达,
而有些原文没有的味道,
又不可避免地被英文夹带了进来,
就好比在江湖武林中约摸看到些魔兽世界的影子。
这并不是金庸小说首次被翻译成英语。
在此之前,
金庸小说的完整英译本有3部,
分别是:
《鹿鼎记》,
被译为“TheDeerandtheCauldron”,
鹿和鼎,
译者是汉学家闵福德;
《书剑恩仇录》,
被译为“TheBookandtheSword”,
书与剑,
译者是英国记者晏格文。
《雪山飞狐》,
被译为“FoxVolantoftheSnowyMountain”,
雪山飞行的狐狸,
译者是香港学者莫锦屏;
除此之外,
《雪山飞狐》还有另一个译本,
译为“FlyingFoxofSnowMountain”,
雪山的飞狐,
年在期刊杂志上刊登。
除了这些翻译的版本之外,
网上流传的英文版金庸武侠其实都是民间翻译。
网上的金庸武侠书名的英文翻译很全,
比如《鸳鸯刀》
被译为“BladedanceoftheTwoLovers”,
恋人的剑舞。
《白马啸西风》
被译为“SwordswomanRidingWestonWhiteHorse”,
骑白马向西的女战士。
如果光看意思,
这些翻译基本还是靠谱的,
尤其是比较直白的刀、剑名字。
但如《白马啸西风》、《笑傲江湖》这些凝练又抽象的书名,
英文就难表达出意境。
看来,
译者能做的是充分考量目标国受众的特点,
基于这些表征去优化翻译语言,
尽自己所能做到最好。
然而,
最后的评判标尺永远都只在成千上万的读者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