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部电影,今年台片在金马奖并没有那么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lx_bjzkbdfyy/

金马53颁奖典礼落下帷幕,媒体乐此不疲地议论着“内地独揽四大奖”的话题,相比之下,台湾电影《一路顺风》与《再见瓦城》入围很多却失落而归,被认为是台片“黯然失色”的表现

事实并不是这样的,今年的纪录片竞争,比剧情片激烈多了,胜出的台湾导演黄亚历的最佳纪录片《日曜日式散步者》,完全可以被称之为“台湾之光”——之前连续两年,这个奖都被大陆导演周浩拿走

其实,今年初,台湾影评界就已经掀起关于《日曜日式散步者》讨论热潮,影评人李幼鹦鹉鹌鹑称其为“千年一叹”,领先多数台片太多太多。现在看来,《日曜日式散步者》何止领先于多数台片,在如今整个华语片中,也是独树一帜。该片以大胆新颖的实验性纪录手法,展示了上个年代“风车诗社”的创作生态,从日据中期、二战时期到光复后“二二八事件”为止

年,正值日据时期的台湾,深受革新激进的日本现代文学影响,留学京都的杨炽昌,将超现实主义风潮带入台湾,与林修二、李张瑞、张良典等人共同成立风车诗社。主张距离现实愈远愈能分理处诗的纯粹性,诗的秘密就在于“如何截断的对象、组合对象”。年秋日发表《风车诗刊》,每期75本,隔年夏季停刊。风车诗社虽然短暂,但其主要创作者实践并未停止,常撰文于主流报纸《台湾日日新报》《台南新报》,影响力不容小觑,尤其现今回过头来审视,诗社作品的艺术性与历史价值昭然若示。

风华正茂的诗社成员,李张瑞(左前),福井敬一(中),大田利一(右前),张良典(左后),杨炽昌(右后)

杨炽昌

张良典

年,黄亚历在搜集超现实主义资料时,偶然读到杨炽昌的诗《日曜日式散步者》,并顺“藤”发现了风车诗社的存在,这也是影片名的来源,而影片法文名为LeMoulin,是法国地标性建筑“红磨坊”意象延伸,影片也出现了红磨坊照片,表达了风车诗社对法国文艺的想象与憧憬

巴黎著名的红磨坊

经过半年的历史调查与相关亲人访谈,历时3年《日曜日式散步者》正式完成。一方面,据台湾媒体采访,黄亚历曾说影片不是单纯的记录,而是从内容上和形式上,追忆与追溯诗社的超现实风潮与精神

“超现实主义”一词见于布勒东发表于年《第一次超现实主义宣言》,指纯粹的精神学自发现象,主张通过这种方法,口头地、书面地或以任何其他形式表达思想的实实在在的活动。思想的照实记录,不得由理智进行任何监核,亦无任何美学或伦理学的考虑渗入。布勒东的代表作《娜嘉》用文字勾勒出形象被作者有意打乱,从文字到视觉的转换一次次被搁置。可见影片超现实手法的源处,另一方面又因其与主流纪录片真实性相悖而备受争议,黄亚历回应过“纪录片真实感建立在每部影片的各自不同的前提与基础上”,影片有赖于观众去思索与诠释,用非惯常的手法构图是观看与反思的起点,让观众自己从影像中走向一种面对历史的态度

图上为散步者手稿水荫萍为杨炽昌笔名,图下为林修二手稿

至少在两个层面“先锋”于整个华语纪录片界

据不完整资料考究(现存中国文学史没有记载先锋派,但被忽略的部分正在重新搜集与整理,故也不能一概而言),这部片子可能至少在两个层面“先锋”于整个华语纪录片界:

一是这部片子描绘的风车诗社,是台湾第一个超现实主义诗社,年杨炽昌就创作出了第一部超现实诗作《热带鱼》,而此时彼岸的大陆文学是没有关于“超现实”译作与创作实践,上海最具先锋性和影响力的文学实践团体为新感觉派,莫名巧合的是其创始人刘呐鸥来自“风车诗社”故乡——台南。或者可以这样定义,风车诗社是有据可考的中国第一个超现实主义诗社;

二是电影运用了与超现实主义诗社相呼应的色调、节奏与氛围烘托,例如出现不同模样的手,有东京街头送行让·谷克多挥别的手;诗社成员书房会晤交握的手;小心翻越诗刊、诗论、画册、珍本的手;替一杆烟斗装填烟草的手。其意识流碎片化的组接手法融合了“扮演重现”与“档案资料”两部分内容,所形成的冲击力效果,犹如影片中出现的电影史上经典镜头——路易斯·布努埃尔《一条安达鲁的狗》中的割眼球镜头——对观众造成的震慑与惊诧,回应上文提到的,其特立独行的手法迥异于追求真实性的主流纪录片,迄今大陆创作者中也鲜有能及者

《日曜日式散步者》中的手

受众门槛高但创造性的“记录诗”革新历史《日曜日式散步者》将近三个小时的时长,用台湾影评人陈平浩的话说,每一个场景每一个镜头,都值得从字里行间、上下文脉、或社会肌理中,解谜破译、推敲诠释、延伸附会。如此晦涩深度而又承载大量“文艺”信息的实验片,难怪普通观众只能感叹影片“受众门槛太高”,需要知道超现实主义文学、绘画、雕塑和电影等艺术领域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才能在快切的蒙太奇中捕捉到“可识别”的信息,不然扑面而来的大量“非可识别”信息只能让人如坐针毡这里并非要标榜属于少数人的精英艺术,但是贴着大众艺术标签的电影从诞生开始就被“激进革命的先锋派”滋养着,以电影为例,黄金时代的好莱坞就不断地从欧洲电影中吸纳先锋元素与导演,如德国表现主义代表茂瑙。一直拍实验片的戈达尔是一代又一代电影创作者的“精神导师”,他的《电影史》通过剪辑不同的电影影像所形成画面,诠释关于虚构的消解与纯粹的影像美学,《日曜日式散步者》与《电影史》的影像实验如风车诗社的文字实验一般,锻铸新的语法与句式,拆去图说组合分离文字,独立出一幕幕影像,呈现无序的感性混沌世界的本来面目。海德格尔就把这样包含自己的混沌世界称为缘发境域,而居中发生性的诗语言为最高境界,任何介质(影像与文字)都有局限面,“诗”就是在这种缝隙之中构成一种融合残缺的微妙之美黄亚历也认为电影与文学诗有某种对应关系,影片也不时出现震墟缝隙、镜面裂痕、日蚀残影等无数日常而又残缺的运动影像,存在而死亡的物体仿佛富有生命迹象,犹如独白所说“我从银座街边的桌上感受到这些事物的趣味,雄辩术的微妙与诗的复杂情感,以及生命的跃动感。”

李张瑞与王玉娇结婚照

林修二与妻原妙子、长子林庆文

“无头”影像是对历史最好的诠释《日曜日式散步者》全片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所有扮演部分均没有出现“人头”,四位主要人物都以旧照片形式划过镜头,但并未出现所扮演演员的面孔,面对如此极端表现手法的质疑,黄亚历解释这种手法寓意说明历史全貌永难呈现,局部取镜恰恰是为了呈现“看见”历史的真实面貌——断裂的片段,表明历史“重现”之不可能。另一方面,黄亚历认为“没有脸孔”犹如风车诗社在历史上的尴尬处境,未被写入主流的文学史

其实,台湾人刘呐鸥在上海与风车诗社在台湾遭遇同样的历史命运:被抨击沉溺于自己的唯美与鼓励的想象世界,刘呐欧的电影创作被左翼电影群体称为“软性电影”,风车诗社被称为“蔷薇诗人”和“贝壳诗人”,这一带有戏谑性的称呼似乎对应了中国文学上“鸳鸯蝴蝶派”,都表明他们作品在国家危机时脱离社会现实,无视于被压迫的事实,艺术自觉性创作必须让位于政治自觉性创作

刘呐鸥年在租界被神秘暗杀。年,台湾导演廖敬尧拍摄了《世纪悬案——刘呐鸥传奇》,并曾在大陆高校巡回学术放映

而如今,中国电影界已重新考究刘呐鸥的艺术与历史贡献,刘呐鸥曾同时积极翻译“新感觉”唯美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两者都是“新兴”文学前端的先锋代表,并没有意识之分,其实与刘呐欧一样的风车诗社一样,超现实与现实主义并非两个对立派,先锋流派前卫的共同张力,都超越了“日曜日式散步者”所透露的布尔乔亚式情调,最终滑向个人精神深处意识与存在状态的探索,这无关乎阶级与金钱

《日曜日式散步者》同名书中说到“殖民地文学的精神内容,并非永远处在紧绷的反抗情绪。在某些松软而神秘的时刻,对于无法企及的感情世界,殖民地心灵也会憧憬着、向往着、试探着。”诗歌与艺术对于精神的“滋养”就像影片中出现的雷内克莱尔《巴黎屋檐下》的片段,贫穷的年轻人们吹着口哨哼着歌在街道打闹、挥霍与享受时光的景象

《日曜日式散步者》监制,同时是著名诗人和编剧的鸿鸿(阎鸿亚)代黄亚历导演在金马颁奖典礼上发表获奖感言

(END)

本期编辑:落山风

联络,请发送邮件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bangtech.com/afhpz/243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