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红楼再读红楼,过五十年,依然读红楼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以自己和亲戚家庭的败落为创作素材的,因此带有一定的回忆性质;但他创作的《红楼梦》是小说而不是自传,不能单把《红楼梦》作为曹雪芹的自传看待。

《红楼梦》总的主题思想是反封建主义,在这个总主题下,作者通过贾宝玉、林黛玉两个典型人物,对当时现存正统的封建社会秩序给予批判和揭露,因而这两个典型就成为封建社会的叛逆形象。

在曹雪芹的笔下,象征着封建社会的荣国府和宁国府,就是腐败不堪的两个封建贵族大家庭,作者借用柳湘莲的话说:“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这是作者对这个封建大家庭的总抹一笔,是最尖锐深刻的揭露和批判。读者可以看到,这两个封建官僚家庭里的大大小小的主子们,除了享乐,除了做那些见不得人的肮脏事外,没有一件正经的事干,而且他们勾结官府,草菅人命。在曹雪芹的笔下,连当时的封建朝廷都不过是“见不得人的去处”。贾妃回府,只是“满眼垂泪”,“呜咽对泣”,其他的人也都是“垂泪无言”。作者笔下的这幅省亲图,除了虚有其表的空排场外,动到真情实感的就是这一副哭泣的场面。

作者通过贾宝玉,反对“文死谏、武死战”,说“有昏君方有死谏之臣”。骂那些官僚是“国贼禄鬼”。说孔孟的经典之作,也不过是“杜撰”的。作者还通过探春之口,说:“登利禄之场,处运筹之界者,窃尧舜之词,背孔孟之道。”说理学大师朱熹的话,也不过是“虚比浮词,哪里都真有的?”大家知道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在清代是封建法规的准绳,是治国之大纲,人人违反不得的,而曹雪芹却用这些亦庄亦谐的话,来加以轻蔑和否定。

贾宝玉特别反对“仕途经济”,即让他走读书做官的道路。这“仕途经济”,是历来封建政权得以世世延续的根本制度,也即是众所周知的科举制度。曹雪芹通过贾宝玉反对“仕途经济”,无异是将批判的矛头指向封建政权的基础。

四大家族贾王史薛的这种庄严之象,正是专制王权统治的缩影——它越来越变态地通过森严的等级差别和冷酷愚昧的道德体系,来维护自己的威严和特权。贾政对宝玉的严厉到不近人情的管教就体现了这一点;而金钏、晴雯、尤二姐的悲惨结局,虽然有其自身性格原因,但冷酷无情的权威和道德体系,是难辞其咎的。

曹雪芹正是看到了在铁幕笼罩之下的社会的种种异常现象,才把它在书中表现出来。有敏锐感觉的人首先被压迫得透不过气来,他会发现,人的创造力的退化、责任心的丧失,正是这种压制的结果--贾府的下人们一次又一次地因为失职或腐败而遭受惩罚,就反应了这一点;只是在王熙凤的威势或贾探春的明察秋毫的管理之下,才偶见好转。

从《红楼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曹雪芹对隐藏在富贵之家的华丽而丰盛的物质生活表象之下的种种衰败征兆的揭示,以及对于开放的、包容的、人性化、充满活力的世界的向往。但衰亡是必然的,而复兴梦、理想世界,却遥遥无期,正所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通过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红楼梦》,曹雪芹至少想告诉我们以下几点:

1,簪缨之家,五世而斩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五世而斩”定律(还有另一说是好不过三代),意思是说一些世家望族经过五世或者五个阶段(创业、守成、挥霍、败落、灭亡)最后走向衰亡。

《红楼梦》贾府从“水”字辈到“草”字辈(水代文玉草)正好五世,符合“五世而斩”定律。贾府原本是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望族,最后却儿孙一代不如一代,骄奢淫逸,坐吃山空,以致最后“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2,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曹雪芹写了众多女性,从贾府至尊老太君、新晋皇妃贾元春,到身份卑微的丫鬟、伶官等,一二百人,几乎是中国女性世界的缩影。虽然曹雪芹骨子里鄙夷赵姨娘、邢夫人、马道婆、多姑娘、秦显家的、璜姑奶奶、林之孝老婆、鸳鸯嫂子等一堆死鱼眼睛形象,但总体来说曹雪芹对中国女性的评价要高于男性,“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於我之上”、“女儿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男的一身臭皮囊而已”,同时又对中国女性“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的现实处境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因此对女性的命运持着一种悲悯和惋惜的态度,即使对王熙凤这样心狠手辣的女人,也是如此。

像“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冷月葬诗魂”、“寒塘渡鹤影”、“终陷泥淖中”、“误嫁中山狼”、“一载赴黄粱”、“东风一梦遥”、“青灯古佛旁”、“淫丧天香楼”、“哭向金陵事更哀”等等这些判词和描述,无一不预示或揭示着正册之金陵十二钗的悲剧命运。曹雪芹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美丽女性的毁灭更令人心痛的了。

3,世界是多重的,理想世界难敌尘世世界的侵蚀

曹雪芹通过作品把人类世界划分为了神话世界、俗世世界与理想世界三种。

神话世界指围绕石头与仙者展开的世界:神仙道人、神瑛侍者、绛珠仙草、通灵宝玉、太虚幻境,警幻仙子;俗世世界指贾宝玉降临的世界:荣宁二府、贾黛钗……等人物、日常琐碎;理想世界指大观园、人对艺术、爱情与美的追求。

其中,神话世界与理想世界可以合二为一,互相对照,大观园是太虚幻境的尘世倒影,是无染无垢、冰清玉洁的女儿国,与污浊不堪、男性主宰的荣宁二府形成鲜明对照。但个体终究对抗不过整个封建社会,俗世世界的杀伐势力过于强大,加上王夫人和惜春无意识地充当着男权的附庸和摧花辣手(抄检大观园时,惜春不但不为入画辩解讨情,反而催促道:“或打,或杀,或卖,快带了她去。”),注定了大观园的存在终究不过是一场梦幻,贾宝玉疼爱的女儿们仍然没有逃脱“佳人落魄,花柳无颜”的悲惨命运。

“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四姐妹的名字分别对应“原”、“应”、“叹”、“息”,连起来就是“原应叹息”,曹雪芹以谐音取名,暗示了女儿们最后的命运,也强烈的体现出作者对他们遭遇的同情、无奈和深沉的缅怀之情。

4,传统精神在救治中国人的心灵苦闷以及道德堕落方面已经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

儒释道三家代表着中国文化的精髓,涵盖了中国先哲的智慧,但这些在曹雪芹那里几乎被写尽,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既有依赖和继承,也有怀疑和批判,但《红楼梦》的最后结局依然是“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这使得我们看后变得更加困惑和迷茫,曹雪芹到底意欲何为?我们不仅猜想,作者难道是相信了佛家的“四大皆空”?抑或认同了老庄的回归自然的说法?无论怎样,贾宝玉这个人物在进行自我塑造、自我探索与自我拯救的道路上,是遭遇了彻底的失败,如同大荒山下那块被人遗弃的无用石头,贾宝玉的尘世之旅终究是空来世上走一遭。他看似信佛入道,其实尘世的情缘仍未无法完全了结,当见到湘云的结局,他的内心依然会被此景此情所触动。身处一个荒诞世界,人的内心澄明与逍遥远遁就如同荒漠中的一声沉重叹息,表面决绝无情,内里却无法释然殆尽。通过曹雪芹对众多人物的“大悲处理”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和缺陷,在当时那个时代,在救治中国人的心灵苦闷以及道德堕落方面已经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比如惜春与妙玉的皈依佛门,不仅没有变得温润、祥和,反而是变得冷漠、幽寂。)

5,…………

6,…………

《红楼梦》是本千古奇书,也是本百科全书,更是我们了解那个时代和社会的最好窗口。曹雪芹写《红楼梦》的目的我们现在已无从得知,但是《红楼梦》这本书给我们揭示出的,却可以令我们今人终生受益,因为它告诉我们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几乎涉及到了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而且全景式的展现出了人性中的黑暗与光明、欲望与情感、丑恶与美好的交缠厮杀。我们读一遍甚至读三遍都是远远不够的,而在这里所说的几点,也只是它所揭示出的冰山一角。真正彻底读懂此书者,生活中处处都可见《红楼梦》的影子。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以及未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bangtech.com/afhpz/256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