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问世以后,以其精彩绝伦的人物刻画,栩栩如生的场景描绘,和扣人心弦的情节设计,迅速受到读者们的追捧,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都难以抵挡《水浒传》的诱惑,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在成长过程中,都曾受过《水浒传》的感染熏陶。
读《水浒传》蔚然成风,相沿数百年而不绝,评论、研究《水浒传》,也逐渐发展成了一门学问,出现了很多品评《水浒传》的文学评论著作。在这方面,清朝顺治年间的文学评论家、著名学者金圣叹,当是其中佼佼者。
金圣叹,苏州吴县人,生于明朝万历三十六年,于顺治十八年在江宁被清朝江苏巡抚朱国治斩杀。金圣叹一生博学多识,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才子,一生经历了明朝覆灭和清朝建立的时代变迁,从此无意功名,专心以读书写文自娱,终于成为一代文学评论巨擘。
金圣叹在其著作《读第五才子书法》中,曾经对诸多水浒好汉进行过一番点评。金圣叹对武松评价极高,他认为,“一百八人中,定考武松上上”,“乃第一等人物”,认为武松可以排到人中的第一等人物。
他还拿武松与另一个好汉鲁智深做了对比。金圣叹写道,“鲁达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心地厚实,体格阔大。论粗鲁处,他也有些粗鲁;论精细处,他亦甚是精细。但不知何故,看来便有不及武松处”。他认为,武松堪称“人中绝顶”,“武松直是天神”,对武松评价之高,简直无以复加。
在现代人眼光来看,条好汉中,不论是人品、武艺、成就,不次于武松甚至超过武松的,都大有人在,金圣叹为什么偏偏如此推崇武松?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武松不仅不够完美,还有很多性格缺陷,可以说一身都是毛病。
比如武松的一个显著缺陷,就是嗜酒无度,醉后暴躁凶横,脾气上来,不分青红皂白就来一顿打砸抢。他在柴进庄园栖身时,“庄客有些关顾不到处,他便要下拳打他们”。去小酒馆里吃酒,也动不动对店小二吹胡子瞪眼,“休要惹老爷性发,通教你屋里粉碎!”对坏人凶狠,可以理解,对庄客、店小二这样的小人物滥用武力,未免有些过分。
武松的另一个大缺陷,就是嗜杀成性。他在鸳鸯楼诛杀张都监时,张都监、玉兰等固然咎由自取,但武松却大开杀戒乱杀一气,连无辜的侍女、仆人都“一朴刀一个结果了”,一共杀了“男女一十五口”,大部分都是无辜者。
如此毛病众多的武松,为何会受到金圣叹的格外垂青?这其实也不奇怪。金圣叹作为一介书生,空有雄心万丈,却对当时的种种丑恶现实无可奈何,不敢进行实质性反抗,正所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因此他对敢想敢干、无所顾忌的武松的性格特别欣赏,心向往之,武松俨然成为他的“灵魂替身”,对武松评价如此之高也就顺理成章了。
参考资料:《清代文学评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