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自问世以来就出现过很多个不同的书名,有含蓄的,有以人物命名的,有以物象征的,经常会让人不明就里,或如置身迷幻之中。这些书名从哪来?为什么会如此称呼?每个书名的背后究竟有何深意?
首先是《风月宝鉴》:从书的开笔就能体会到作者很想写一本用于“闺阁昭传”的小说,有制定“家规国法”之意。用什么方式来写呢?讲故事,讲的什么故事呢??链接原文:“此系身前身后事”、“昨日黄土垅中埋白骨,今宵红纱帐里卧鸳鸯”、“白骨如山忘姓氏”、“致使香魂返故乡”、“抽身早”、“大梦归”……
从十二钗判词分析,作者“死”了一次又回来了!作者在写“死”前的事和重生后的事。他在写故事的时候加上了社会百科,总结历朝兴衰,希望开创未来。这本书有“代佛说法,代圣讲道”之意故曰《风月宝鉴》(自古以来政治学习的书常用“鉴”)。
其次是《情僧录》:很多学者认为该书是宝玉的自传体,情种宝玉出家了,这个很好解释。
然后是《金陵十二钗》:从表面看该书写了许多女孩的故事,这个也很好解释。
最常见的是《红楼梦》:深度解析该书的整个故事是一个女孩的故事,这个女孩生于末世――身为下贱――战乱流离――侥幸得宠――身份曝光――返回故乡……她在雕栏玉砌,朱楼之中的经历好像做了一场梦。故曰《红楼梦》。
以及流行版《石头记》:作者为了让真事隐去,采用了特殊的叙事方法。时间重叠:顺治纪元加康熙纪元;空间重叠:北京皇宫加如皋环境;人物分身:将一个人的人生经历,性格特点分成了许多人。
作者的绝妙写法让人无法解读,就像是画了一个圆体,读者怎么看也是圆的,所以说“一百个人看出一百个《红楼梦》。”许多文人墨客争在其中,吵在其中,乐在其中,痴迷红楼,不能自拔。作为统治者看见秀才们不妄议国家的“内政外交”,热衷于“梦中世界”,这更利于统治。所以这本书本身就是用于“精神坑儒”达到治国之意;补天济世之石,愚化文人的治国之计:《石头记》。
还有红迷们不常说的《金玉缘》:书中的女主角先有“木石前盟”后有“金玉良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