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短暂的一生都是陪着贾母度过的,作为一个出身贫寒的女孩,也不枉此生了。
鸳鸯是贾府的家生子,其父母都在南京给贾家看房子,兄嫂在大老爷贾赦那边当差,看起来鸳鸯背景不小,未来应该是幸福有着落的,实则不然,鸳鸯的父母体弱多病,不久后相继离开了人世,虽说还有兄嫂,但那对兄嫂眼中只有金钱,一点人情味没有,还不如没有。原本鸳鸯还有个姐姐,得“血山崩”死了。鸳鸯在出嫁之前就孤苦无依,和晴雯一样,不知未来在哪里。
贾赦又老又色,看上了鸳鸯,他以为鸳鸯会和他屋里的丫鬟一样都想拣着高枝儿飞,巴不得作他的妾,鸳鸯也不是不知道拣高枝儿的人,只是要分什么样的高枝儿,她嫌弃贾赦老了,断然不肯委身于他。
贾赦这一闹,贾母非常生气,她知道这是大儿子惦记她的体己,同时,贾母也意识到鸳鸯已经是大姑娘了,的确该嫁人了,再让人家守着自己这么个老婆子,只是浪费青春。大家伙也都看在眼里的,女大不能留,再揽着人家不放是不地道的。
《红楼梦》鸳鸯的年纪有多大呢?书中没有交代,但丫鬟们都叫她姐姐,可见鸳鸯是众丫鬟中最大的一个。甚至连王熙凤都叫她姐姐,王熙凤嫁来贾府好几年了,还有了女儿巧姐儿,鸳鸯比她大却还未出阁,按那个时代来算,鸳鸯已经是大龄女青年了。
若没有贾赦那一闹,贾母还可以装聋作哑,继续让鸳鸯伺候她。事情闹得合府上下人尽皆知,人们会笑大老爷碰了一鼻子灰,会敬佩鸳鸯的肝胆,从而也会注意到鸳鸯的年纪,姑娘真的不能再等了。
贾母自觉亏欠鸳鸯,补偿这个如女儿一般亲的丫鬟的唯一方式就是给她找个好人家。于是,贾母试探着问王熙凤能不能给贾琏收在屋中,奈何人家王熙凤不同意,说笑着把这事儿打发了。贾母虽然贵为老祖宗,但有些事也不能强求的,王熙凤爱吃醋,贾母是知道的,她连平儿都容不下,更何况鸳鸯呢?硬是把鸳鸯塞给贾琏,也不会幸福。
《红楼梦》再看贾琏,他好似从未对鸳鸯有想法,一直尊称鸳鸯为姐姐,可见贾琏并不喜欢鸳鸯。再者说,就算有点喜欢,经父亲贾赦这么一闹,如今也不能了。贾琏向来害怕父亲,贾赦嗓门一高,他就被唬得什么似的,怎敢与父亲争女人呢?那次贾赦询问贾琏有关鸳鸯家庭的一些事,也是警告其绝不能对鸳鸯有什么想法。
贾赦想了一想,即刻叫贾琏来说:“南京的房子还有人看着,不止一家,即刻叫上金彩来。”贾琏回道:“上次南京来信,金彩已经得了痰迷心窍,那边的棺材银子都赏了,不知如今是死是活。便是活着,人事不知,叫来也无用,他老婆又是个聋子。”贾赦听了,喝了一声,又骂:“下流囚攮的,偏你这么知道,还不离了我这里。”唬得贾琏退出。一时又叫传金文翔。贾琏在外书房伺候着,又不敢家去,又不敢来见他父亲,只得听着。一时金文翔来了,小幺们直带入二门里去。隔了三五顿饭的工夫才出去了。贾琏暂且不敢打听,隔了一会儿,又打听贾赦睡了,方才回来。
这段话里有四个“不敢”,可见贾琏是多么怕父亲,与贾蓉怕贾珍,贾宝玉怕贾政一样,老子就是天,儿子就是老子鞋底的泥。鸳鸯就算长成尤二姐那么娇媚的女人,贾赦不许,贾琏也是断不敢要的。
贾琏稍微了解一点鸳鸯家的情况,贾赦就气得不得了,原因不言而喻,本来就嫉妒儿子年轻的他,一句“偏你这么知道!”,说明他以为贾琏在鸳鸯身上上了心,把儿子当成了情敌!
《红楼梦》依贾母的睿智不会不知道鸳鸯是不能嫁贾琏的,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为什么呢?
只要大老爷活着鸳鸯就不能嫁人,大老爷发毒誓一定要鸳鸯死自己手里。可怜鸳鸯原本平静的生活,原本能有个不错的未来,都让贾赦这个糟老头子毁了,她只有守在贾母身边才安全。
贾母的想法也许是,既然鸳鸯逃不出贾赦的手掌心,那么只有给贾琏了,再怎么说贾琏贾赦是父子,鸳鸯给了贾琏,贾赦纵使一时气不过,但毕竟父子情分不能丢,时间一长,他也就作罢了。天下女孩子多的是,犯不着为了一个鸳鸯父子不和,外人也会看笑话。
往窄了看,贾母是利用鸳鸯报复大儿子贾赦。贾赦娶鸳鸯不过想算计母亲贾母的财产,贾母知道后气到头脑发懵,本来就不喜欢这个儿子的她,要由厌转为恨了。把鸳鸯嫁给贾琏,也是让贾赦难堪。
至于这两个观点哪个准确,见仁见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