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不仅仅有诗情画意、两小无猜,还有成人的无奈、婚姻的心酸
《红楼梦》的故事是从三个孩子开始的:宝玉的投胎、香菱的被拐、黛玉的到来,接着金钗、副钗陆续登场,上演一幅幅人间活剧。大观园内,摒绝世俗,姐妹相聚,兴社作诗,莺歌燕语,好不自在。可是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哪里来的那么多岁月静好!所谓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罢了,贾家百年富贵逐渐走向没落,因贾元春在宫中封妃,贾家才得以延续体面荣耀,修建了大观园这处人间乐园,给了宝玉和小姐妹们一段美好的时光。贾家人安享荣华的时候,又有几人想到元春在“那个不得见人的去处”所遭受的痛苦,默默为她祷祝?
莺莺燕燕
看看成人的世界,没有谁是容易的,可是人都是要长大的,长大之后,就要直面现实,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红楼梦》越往后这种现实性就越明显,而这种现实性通常被人们称为悲剧。大观园里面的宝玉和众姐妹也都要长大的,迎春嫁人预兆着大观园姐妹风流云散的开始。这个开始就十分的惨烈,婚后才知道,父母匆忙把迎春嫁给嫁给孙绍祖,根本不是因为孙绍祖年轻有为,前途无量,而仅仅是自己的爹欠孙家五千两银子不好交代,才半卖半嫁给了孙家。孙绍祖好色、好赌、酗酒,娶了迎春还不知足,家里的媳妇、丫头,皆历其胯下。迎春是个老实人,说了他几次,便招来一顿打骂。迎春回娘家哭诉,无奈娘是后娘,爹就是后爹,邢夫人不问,亲爹贾赦也不计较,住了几天就又送回婆家。迎春的判词是: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别人的判词或许有模棱两可之处,自古以来大家对迎春的判词意见还是一致的:最后贾迎春是死于孙绍祖的家暴。
在古代,婚姻大事,上尊父母之命,下经媒妁之言,女性是很难对自己的婚姻有所自主的。摊上有家暴行为的丈夫,想要脱离也是很难。若是探春这种性格的,或许会有所不同,可是迎春是个木头,在家的时候,都能让奶嬷嬷欺负到头上的人,遇到这种情况,她能怎么办呢?今天我们来审视一下迎春遭遇家暴这件事,深入剖析一下,造成迎春悲剧的各方面原因,看看能不能找出一条破解之法。
人自己木头了,别人也不爱管了
明知孙绍祖不是个玩意儿,为何没有人阻止迎春的婚事?
在第75回中,宁国府的尤氏笑话荣国府的人:“你们家下大小的人,只会讲外面见的虚礼、假体面,究竟做出来的事,都勾使的了。”这句话真是杀人诛心,一语中的。
荣国府的人动辄就说大家子如何如何,体面如何如何,讲究如何如何,可是真到事情上了,就树倒猢狲散,各自保平安了。
在迎春婚事上,表面上说是孙家主动前来求亲,实则是原先贾赦牵扯进与孙家的债务关系中去了。原先不知为何贾赦收着孙家五千两银子,这银子不过是保存在贾赦这里,贾赦不能自控,把这银子给人家使了。等人家孙家来要银子,他给不出来,被人言语一挤兑,自己也急眼了,邢夫人在旁边一撺掇,就拿着闺女的婚事抵过去了。
摊上破爹
据统计,引发家暴的各种原因中,经济问题是占首位的,女性在婚姻的缔结上,就暗地里和男方产生了经济上的纠纷,双方为了成全婚姻,暂时会忍耐,在婚后就会爆发出来。孙家从一开始就觉得这次婚姻不如意,一个是原本和贾赦一辈,一结婚,反倒矮了一辈;二者,因为要不回债才娶的贾迎春,他总觉得贾迎春就跟小妾一样,是卖来的,且还买贵了,就不会珍惜她。
要是负责任的父母,是不会这样处理事的。不会只想着自己解了围就拉倒,让女儿过去一辈子抬不起头来,会陪送足够的嫁妆,十里红妆,风风光光地嫁闺女。像王熙凤那样,闺女在婆家说句话,都觉得有底气。贾赦不是个负责任的爹,庶女更是当个小狗小猫一样养大了算完,邢夫人是个后娘,又是一个愚犟刻薄的人,“本不在意,也不问其夫妻和睦,家务烦难,只面子情,塞责而已”。
贾赦两口子说是爵居一等将军和诰命,平常人五人六的,说一不二,可是这爹妈当的,真是欠点火候,但凡有点子人味儿,也做不出这种事来。
贾母只顾自己享乐
再说贾母。贾母是贾家的老祖宗,一家上下谁人不敬重?荣国府说是王夫人在管理,但凡大事,无不需经贾母首肯才行。可是当她面对迎春婚事时,表现得却丝毫不挂于怀。
贾赦要嫁迎春,肯定会回禀贾母,贾母对于孙绍祖的情况也是门儿清,她是不乐意的。既然她觉得不合适,她为何不反对呢?毕竟涉及孙女的终身幸福啊。她是衡量过利弊了,因为她和大儿子关系本来就不太顺当,之前因为鸳鸯的事情发过火;还因为中秋节贾赦开玩笑偏心的事情也不愉快。她觉得这个事,自己说了的话,万一贾赦不听,她自己没有面子,两人关系会更加僵化,因此,她在与儿子关系和迎春的终身幸福之间,选择了跟自己息息相关的一面。
原本是慈爱的老祖母,最疼孙子孙女,此时竟然想起“儿女之事,自有天意”,“况且他是亲父主张,何必出头多事”,只说了“知道了”三个字,就撂下了。祖母有自己的利益要顾及,她也靠不上。
哭哭啼啼有什么鸟用!
迎春在荣国府住了很多年,论感情,对二大爷贾政和二大娘王夫人还要多一些。贾政还算个正人,他知道孙绍祖不是个东西,最讨厌这样的人,眼见大哥竟然把侄女嫁给他,要尽一尽叔叔的义务,总算贾政还出言劝过贾赦两遭,比贾母强一些。可是贾政是弟弟,碍于长兄如父,贾赦就是不听,贾政也没有办法。
其他的人,哥哥贾琏更是说不上话,上次因为石呆子的几把扇子,就被贾赦打得下不了地,这种嫁娶之事,更是不敢搀言了。
就是迎春的母亲还在,她是个小妾,老爷太太决定的事,她又能怎么样呢?迎春看起来是个有奶奶,有父母,有兄弟的人,但没有一个肯为她考虑,肯为她出头说话,她竟是个孤儿了。
这种情况并非只存在于小说中,有些情况下,虽说是一家人,可是由于人的秉性和弱点,在遇上两难之时,有些家人会选择自保,只要脸面上过的去就好,即便是亲生父母也会如此。假如有真肯为你的家人,别当理应如此,要好好珍惜;假如家人不肯,也别一直依望他们,能自己打算就早些替自己打算。自己都没有主见,也别去怨别人了。
怒其不争
发现配偶有家暴倾向,贾迎春应该怎么办?
贾迎春真是个很呆的人,她不仅仅是懦弱而已,而且情商极低。别人欺负她的时候,自己这边有人帮着她说话,她不敢怼欺负她的人,对于帮她的人,她怼起来是毫不客气的,是个典型的猪队友。王住儿媳妇拿了她的攒珠累丝金凤去典当赌博,她不敢说什么。丫鬟绣橘替她申辩,迎春不帮绣橘,反倒嫌弃绣橘多事,她自己不要那累丝金凤了,直接把绣橘气哭了。这种事,哪怕迎春不想跟着吵,有绣橘愿意给自己出力,让她和王住儿媳妇打擂台去。能要回金凤来更好,要不回来也不是自己得罪的奶嬷嬷,怕什么的。可她就是生怕得罪了恶人,宁可捅队友一刀子。
探春是个有肝胆的
探春等人来安慰她,听绣橘说王住儿媳妇的种种,气不打一处来,马上就要叫王住儿媳妇前来问话。迎春居然不咸不淡地说了一句:“这话又可笑。你们又无沾碍,何得带累于他。”你平常有事的时候,屁也不敢放一个,对自己人也不哪来那么多闲话说,好在探春有口才,有主见,没有被她的话噎住,叫来王住儿媳妇好一顿批,才挣回点脸面。她就是这样一个人。
到了孙绍祖家去,迎春是正室,在地位上是有保障的,不像是小妾还要看正房脸色,伺候好公公婆婆就没有什么别的事了。一旦发现孙绍祖有荒淫之时,自己就要度量一下,若是有用才说,娘家有势力,你腰杆子硬,你该说说,该闹闹,凭什么委屈自己;若是没有用,就要先保住自己,管他跟谁搞破鞋呢。
尤氏很理智,柔中带刚
学学尤氏,贾珍何尝不是荒淫无度,不光是和家下大媳妇小丫头厮混,连儿媳妇都不放过,不比孙绍祖过分?可是尤氏想开了,你爱跟谁睡跟谁睡去,又不折腾我,折腾的是你自己的身体,我乐得清闲呢。自己有吃有喝,有事没事和老姨奶奶们聊聊天,去荣国府和妯娌们打打牌,不香么?
可是迎春脑子转不过这个弯来,她还觉得自己很有理。原本自己在这场婚姻中就处于不利地位,娘家没有一个人支持自己,自己刚来孙家,也没有在婆家站住脚,连个儿子都没有。《孙子兵法》中知胜有五,头一条就是“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这个时候你说的什么话!可是迎春劝了一次,孙绍祖不听,居然还劝了两三次,终于把孙绍祖劝恼了,把迎春一顿臭骂,以往的尴尬事全部都揭发出来。
迎春方哭哭啼啼地在王夫人房中诉委曲,说孙绍祖“一味好色,好赌酗酒,家中所有的媳妇丫头将及淫遍。略劝过两三次,便骂我是‘醋汁子老婆拧出来的’。又说老爷曾收着他五千银子,不该使了他的。如今他来要了两三次不得,他便指着我的脸说道:‘你别和我充夫人娘子,你老子使了我五千银子,把你准折买给我的。好不好,打一顿撵在下房里睡去。当日有你爷爷在时,希图上我们的富贵,赶着相与的。论理我和你父亲是一辈,如今强压我的头,长了一辈。又不该作了这门亲,倒没的叫人看着赶势利似的。’”一行说,一行哭得呜呜咽咽,连王夫人并众姊妹无不落泪。
迎春当下受委屈是自然的,孙绍祖骂迎春这话,自然不会避着人,让丫鬟婆子听见了,以后谁还会尊敬她?她以后如何在孙家立足?虽然形式不利于她,但是她若是能避开,另找时机渐渐在孙家站住脚,再有所图谋,也未必不可以。
看书也不开窍
迎春在孙家过得不好,又跑回王夫人处哭诉,有什么用?里面有一个能使上力的没有?当下都哭哭啼啼表示同情,背地后不过给人增加谈资罢了。若是探春遇上这种事,断不会如此处理的,徒然叫人耻笑。爹娘家人靠不上倒也罢了,自己又是一坨烂泥扶不上墙,谁帮她,她捅谁刀子,这样的人你能拿她怎么办?
娘家人靠不住,也不意味着,贾迎春就必然在婆家要遭受家暴。孙家有的是地方,有的是人,孙绍祖没有理由打老婆,肯定会有人拦着。自己看着情况不对,就躲着点,不给他找斜茬的机会,先保护自己再说,没有自己送上去给人家骂、给人家打的道理。
女人也可以很强
贾迎春的逆袭之路
搁现在,可以离婚,报警,以前的社会,轻易离不了婚,离了婚就社死了。唯一的办法就要想办法在孙家站住脚,现在不用这样子了,那是以前,您老几位别在这里挑我的理哦。乍去的时候,先观察一下老孙家情况,看谁掌家,就贴上去。自己是儿媳妇,不管谁掌家,最后都是要轮到自己掌家的,早点贴上去,熟悉了门道,早些上手。伺候好公公婆婆,对于巩固自己的地位很重要,讨到了公婆欢心,有委屈了,可以先跑到公婆那里去,他们没有由着儿子打儿媳妇的道理。这是初步的,尽力争取管家权,把家里的钥匙弄到手先,有了管家权,其他的事就好处理了。
第二步当然就是生孩子,对于古人来说嫡子是很重要,只要迎春生下嫡子,地位就相当稳定了。以孙家的势力,即便迎春不受孙绍祖待见,但是迎春的儿子肯定有前途的,到时候迎春儿子位列高官,迎春母凭子贵,迎春娘家原先不关心她的人都要出来维护她了。不管自己喜欢不喜欢,先怀上再说,若是有福,一举得男,即便之前公婆不放心把管家的钥匙给自己,现在也放心了。
这是头两步,在完成之前,啥闲事也不要管,啥闲话也不要说,一味地想办法讨好孙家人和孙绍祖。等掌握了经济大权,生下了儿子,形式就要变一变了。
可现在不是说话高声的时候,这个管家权是长辈给的,他们能给,就能收回去,贾家王夫人不就是这样,处处受制于贾母。但是有了管家权之后,就要有心腹,有股肱,有爪牙,就要培养羽翼。可惜了迎春以前的大丫头司棋,迎春应该死命把她保下来的,即便不是贴身丫头了,也要保她留在荣国府,罚在圊厕行内也无所谓。出嫁的时候,就带在身边,没有人会反对。若是迎春把她保下她能不舍命报效?
司棋
绣橘忠心无二,口锋锐利,做事稳妥,可做心腹;司棋身材高大,有主意又敢说敢干,可为股肱;前凡刁难迎春的王住儿媳妇,若是迎春能制住,她又坏又刁,可做爪牙。拿了孙家的管家权,自己就有可支配的财帛了,这些财帛先不能拿来享用,要在孙家培植羽翼,安插耳目,全面掌握孙家的情况。逐渐把公婆和孙绍祖身边的人统统换成自己的人,薅了他们的羽翼,拔了他们的爪牙,戳了他耳目!对于那些敢和孙绍祖勾搭的媳妇子们,表面上对她们客客气气的,暗地里穿小鞋穿死她们,她们渐渐发现迎春掌握了大权,旗号定然渐渐倒换了。
此时依然还不能拿孙绍祖,现在拿他,他还有官职,一拿就拿惊了,两个人关系处不好。
怎么拿孙绍祖呢?
孙绍祖这种人,外强中干,没有德行的人强大太久,兵法有云:“失其所强者弱”,要想拿人,不必使狠子,只要把他赖以狂妄的东西夺去,他们这种人就会马上比孙子还孙子。孙绍祖之所以狂妄,一个是家里有钱,现在迎春已经掌握个差不多了;而来就是他的官职,现在他是正三品指挥,在兵部候缺,还能往上升。假如迎春能掐着他的上升渠道,不怕孙绍祖不认怂。
王熙凤
那么迎春有没有可能拿住孙绍祖呢?
是有可能的。贾家毕竟在朝中根深蒂固,比孙绍祖祖籍大同,在京城根子不深要有优势。况且迎春此刻掌握经济,她就能办事,这就是为何让迎春先抓管家权的原因。迎春自己没有出去办过事,但是她有人啊,别忘了,她嫂子就是王熙凤,办老了事的,虽然之前没有什么交集,但是王熙凤这个人见钱眼开,有钱什么话都好说。叫小厮带银票和信出去,问问王熙凤这个事该怎么办。第53回,贾雨村能够升为大司马,协理军机,全靠王熙凤的叔叔王子腾提拔。明清时期,大司马就是兵部尚书的别称,王家连兵部尚书都能提拔,何况个孙绍祖了。王熙凤不是别人啊,就是自己亲嫂子啊,谁的忙不帮,小姑子的忙能不帮?一个兵部的缺么,不是很难弄。当然这个缺求来了,就要捏在贾迎春手里。并且接着给孙绍祖谋缺的机会,把孙家的钱进一步抓在迎春手中,本来花两万两能办的事,跟她公公要十万两,剩下八万,给王熙凤一万,自己留七万存在银号里吃利息不香咩?
靠着媳妇的力量得到的官位,并且随时都能被撸下去,孙绍祖还敢家暴?舔着迎春还来不及呢。
当然孙绍祖是武官,为了防止他狗急跳墙,迎春还要挑选几个肥壮结实的丫头,日夜操练,充当保镖,孙绍祖敢高声说话一次,丫鬟们立刻冲上去,先撒绳网捆了,然后狼牙棍伺候,不打出他屎来不准住手。这个时候,迎春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如果说婚姻之中,注定有一方要后悔,那么那个后悔吃亏的人,一定不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