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王朝之孔雀辨

早期白癜风能治愈吗 http://m.39.net/pf/a_4778971.html

作者徐江伟授权发表

公元前4世纪,印度北部出现了统一的“孔雀王朝”(约公元前年--前年),乃是印度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大帝国,但这个“孔雀”,是不是今天被定为印度国鸟的蓝孔雀,是非常值得怀疑的。笔者以为,孔雀王朝之“孔雀”是苯教固有的战神形象“琼”鸟。

孔雀王朝开国君王名叫“旃陀罗·笈多”(公元前—年在位),出身于一个刹帝利家族,传说这个家族“以饲养孔雀为业”,并以孔雀为姓氏,叫作“玛雅”(Maurya)。这实在是一种讹传,一个历史的误会!

古印度的“刹帝利”种姓,是一种以征战为生的军事贵族。印度史学家皆认为,刹帝利不是土生土长的族类,全都来自亚洲内陆高原,主要是今天的中国地区,如此,他们到哪里去饲养孔雀并以此为业?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中亚草原上都不产孔雀!

印度古文明的起源,与华夏文明起源有诸多相似性,不仅规律相同,情景也大同小异,就是亚洲内陆高原深处的游猎民不断地迁徙南下,侵入宜于耕作而人口众多的平原河谷地区,建立起大大小小的奴隶制王国,印度古文明也是这样通过层层积淀而后形成。

王族的姓氏“玛雅”(Maurya)放到古羌藏语里,就是“神牦牛”的意思(古藏语把野牦牛叫作“ya”),也是战神的形象,但不是指琼鸟。

特别要注意这个“玛”(藏文smar读作“司马”),本义是“红色战神”。古代西藏阿里地区,安多及多康区,都叫“玛域”,意为“红色战神之地”。黄河也叫“玛曲”,意为“战神之河”。

琼鸟古藏语也叫“玛雀”(),字面含义就是“红色战神之鸟”。安多藏语叫做“玛夏”,含义是相通的。也叫“家雀”(jiaqia),意为“王鸟”。此外苯教还有“中央孔雀明王”()的概念,是为“众战神之主”。

这个“玛”是古代羌藏类游牧民族的一个普遍性自称,至今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里,羌族人还自称“玛”人,据记载民国之前,那里的羌族人还说古老的“玛语”,而阿坝黑水的藏族也说这种语言。这些都在告诉我们,孔雀王朝“玛雅”(Maurya)之“玛”从何而来。

西藏阿里普兰县境内,至今还有“孔雀河”,地人叫“马甲藏布”,这也说明此“马甲”特指琼鸟,而不是指能开屏的孔雀,孔雀在那里根本就无法成活。

西藏西部日土塔康巴发现的远古琼鸟岩画,“马甲”是也。

日土塔康巴岩画中的鸟头神,驾着虎狼状的“域拉”(土地神)在空中飞行,下面有成排的巫师在隆重献祭。

这个“孔雀”梵语叫“玛禹”(mayur或mayura,后缀的a不发音),放在藏语里就是“玛王”的意思,印地语叫“茂”(mor),古羌语是“虎”的读音(猫)。

孔雀王朝的都城是“华氏城”,这说明,“华”的称谓也被他们带到了印度次大陆。古代乌斯藏有一个古称叫“华藏”。

开国君王的名号,旃陀罗之“旃”(zhn),不过是赞普之“赞”的注音异写,后缀“陀”意为“最大”(定语后置),又后缀“罗”是尊称读法,而“笈多”是“天箭”的意思,部族首领以“箭”自称是古代阿尔泰游牧民族的一个共同特征。

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时达到鼎盛,这个“阿育”之号,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眼熟的,与夏“禹”是同一个名号。阿育王去世后孔雀帝国马上分裂而后消失了。

作为世袭军事贵族“刹帝利”,不可能以饲养孔雀为业,只是因为历史太过久远,口口相传的历史会变得虚幻起来,最后就变成了只生活在热带雨林中,能开屏的孔雀。

琼鸟异化成孔雀的情形,不仅发生在印度,也发生在中国,例如,汉代叙事诗《孔雀东南飞》,诗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开头,借用的是商周时代宫廷乐府的题目,这个“孔雀”指小吏焦仲卿和他的爱妻,最后都成了殉情的鸳鸯鸟,这篇哀怨诗篇以“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结束。这些,皆因为汉文化中的苯教底色是在慢慢消退、淡化的,人们自觉不自觉地,要把神鸟往华丽动人的孔雀身上靠。其实,自然界中的孔雀,习性与鸡、雉类同,胆小,可以从树上一跃而下,但不会远飞。

历史上,只有“琼”鸟在不断地“东南飞”,这从遥远的史前时代就开始了,原本居于西北遥远之地的古羌藏类游牧民族,一批又一批向中国东南方迁徙,是华夏文明起源过程中的固有场景和规律性现象!

青海吐蕃王墓中出土的银质鎏金孔雀,带点波斯风格,纯粹的华夏礼器上是绝对不会出现花草的。

孔雀之“孔”就来自古羌藏语“虎”的读音“kong”(恐),因此就是“虎雀”,是战神之象,只是后来被挪作它用了。

满族文化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bangtech.com/afhzp/240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