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刘姥姥搭救巧姐的前因后果,原来

《红楼梦》里刘姥姥对巧姐的救助,并非偶然行为,无论从判词、刘姥姥的性格特征、巧姐名字由来、巧姐与板儿信物的交换,皆为故事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判词的因果关系

巧姐判词:“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所谓因就是指凤姐对前来贾府打秋风的刘姥姥,没有因为不认识、身份高贵而视而不见,她一身事务,外面一大堆人排队等着向她汇报请示工作,即使她拒人千里之外、不向王夫人汇报也无可奈何。

但王熙凤对刘姥姥却另眼相待,说话非常得体,还贴心地询问是否用过餐并命人立即安排,这对于劳困饥渴的刘姥姥和板儿,是非常温暖的关怀。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常人的基本道德标准,况且王熙凤出手阔绰,第一次就给了刘姥姥二十两银子,这足够乡下人一年的开支了。

由于凤姐的原因,刘姥姥才会再到荣国府,从而被贾母邀请,“要与积古的人”谈话,刘姥姥受到贾母的盛情款待,贾母亲切地称她为“老亲家”,从凤姐到贾母,这个“因”就是“善”。

所谓种善因得善果,这个果就是刘姥姥对巧姐的搭救,并将她藏匿乡间,巧姐遇难被卖落妓院,是否保持女儿身不得而知,但贾母和刘姥姥这对“老亲家”却成了事实,无论板儿、刘姥姥甚至狗儿夫妇,他们报恩就是接受和最大限度地保护巧姐,让她在一个新家庭里平安、踏实地生活,这是作为老百姓最朴实的情感。

二、刘姥姥的性格特征

见多识广、头脑灵活、风趣诙谐、迎难而上、知恩图报、忠肝义胆是刘姥姥的性格特征。在初进荣国府得到凤姐支助,第二年丰收季节,刘姥姥知恩图报,立即采摘新鲜、顶尖的蔬果送到贾府来,才因此结缘贾母,实际上是为救助巧姐埋下了更可靠的伏笔。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成为了大观园的谐星,从而得到了贾母、王熙凤甚至平儿、鸳鸯更大的支助,使女婿一家过上了富足的农家生活、板儿有机会接受教育并成长为明事理、有担当的青年。

刘姥姥知恩图报的性格特点,决定了她对于贾府抄家这一轰动京城乃至乡村的大事不会置身事外,知恩图报与忠肝义胆是紧密相连的,她必然会想方设法打听贾家的下落,尤其得知凤姐的下落必然千方百计探望,尽最大的努力报恩,这是她对巧姐出手相助的必然。

三、巧姐名字的由来

生于“七月初七”的大姐儿在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仍未取名,受凤姐请求,刘姥姥用“以毒攻毒、以火攻火”法为她取名“巧姐”,说必然“长命百岁”、“成家立业”、“遇难成祥,逢凶化吉”。

所以刘姥姥不仅救巧姐于危难,更要兑现她对巧姐的祝愿“长命百岁”、“成家立业”,而板儿与巧姐自幼认识,对巧姐的祝愿何尝不是对外孙板儿的愿望,板儿与巧姐结为夫妇也顺理成章。

四、巧姐与板儿信物的交换

刘姥姥进大观园,来到探春的秋爽斋,见黄灿灿的佛手,板儿要拿,探春给了他一个,说不能吃、可以玩。

谁知正在玩柚子的巧姐,要拿板儿手中的佛手,板儿初时不肯,后来见巧姐的柚子又大又圆,便丢了佛手,将柚子当皮球一样踢来玩。

通过佛手与柚子两样吉祥物的交换,已伏笔了巧姐与板儿的姻缘,所以刘姥姥对巧姐的救助也成为必然。

综上所述,刘姥姥对巧姐的救助并非偶然或意外之举,而是故事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必然。巧姐是“金陵十二钗”中唯一一个不同辈份的人物,纵然她从贵族史候千金沦为平民乡间农妇亦入薄命司,但她毕竟是下一代人,通过巧姐与板儿“男耕女织”的田舍乡居生活,寄托了作者曹雪芹对寻常百姓生活的理想和向往。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按:原创作品,欢迎点评)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bangtech.com/afhzp/2792.html

当前时间: